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民事起訴權與民事實體權的對應與分離是怎么樣的?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476人看過

民事起訴權是指當自然人、法人之間或他們相互之間的民事權益發生爭執或出現不穩定狀態,一方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裁決的權利。民事起訴權的義務主體是法院,當公民行使民事起訴權,依法律規定的形式和要件向法院起訴后,法院就有受理民事起訴義務。正是這個意義上講,民事起訴權是司法救濟請求權,屬于公法(憲法)上的權利。

在當代法治社會禁止私力救濟的情勢下,如果公民、法人的民事起訴權得不到保障,就無法啟動民事訴訟程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難以得到國家法律的維護和保障。因此,民事起訴權是最基本的程序權,這一權利不僅需要在憲法上將其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予以法定化,更需要在民事訴訟法中,將這一基本程序權的具體操作規程界定清楚,以使當事人起訴時有所遵循,同時,更主要的是防止受案法官或法院的恣意。

程序法相對于實體法而言有其獨立的價值,這一觀念已為理論界與實務界所接受。但在具體處理民事起訴權與民事實體權的關系方面,我國理論界對此缺乏精細研究,立法也未能明確規定,導致在司法實踐中的混亂與無所造從。

筆者認為,民事起訴權與民事實體法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民事起訴權與民事實體權的聯系表現為民事起訴權的基礎是民事實體權,民事實體權應包含民事起訴權。但民事實體權與民事實體又是相對分離的。即享有民事起訴權的人未必一定享有民事實體權。

我們先說說民事起訴權與民事實體權的聯系。

在人類社會的初期,人們的生活秩序一般是根據習慣調整。當社會組織及國家出現,才將人們的糾紛逐步強制性地納入公權力的調整范圍。不難理解,在國家形成之初,不可能大規模地制定法律,然后通過審判來裁判所有糾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法律出現之前,應該先有法官,法官按照一定的程序,適用一定的習慣解決糾紛,進而才有了程序法與實體法。

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最初是將程序法與實體法混而為一的。比如,對西方國家的成文法立法影響最大的十二表法、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等。 德國學者耶林指出:“實體法最初與訴訟結合在一起,后來才逐漸松懈了結合的韌帶。”

立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司法經驗的認知與歸納的過程。正是由于司法裁判的反復,才使得人們能夠將實際發生(客觀)的權利上升為法律(主觀)權利,相應的,規定因法律權利的存在而產生的法律關系的各種制度,即實體法律制度便產生了。

當實體法與訴訟法分離之后,實體法就作為裁判規范被司法者所適用。而引起實體法興隆的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社會生活秩序所需要的生活規范。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遇到的矛盾與糾紛是經常發生的,但能引起訴訟的畢竟是這些糾紛中的極少數,大多數矛盾與糾紛人們能夠通過協商或調解的方式解決。而實體法作為生活規范,恰恰給社會提供了判斷是非曲直的價值尺度。而這個尺度人們相信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只有當自己無法判斷這個尺度的準確性時,人們才尋求司法機關(起訴),通過裁判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的判斷的正誤。

從上述實體法與訴訟法的分離及實體法的興盛原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事人向法院起訴時,是在自己的生活秩序中出現糾紛,對方對實體權利的判斷與自己相左,自己對實體法或實體權利的判斷持肯定態度時,才作出的選擇。原告起訴時是這樣認為的;被告與原告不能達成共識,實際上也是對自己的權利持肯定態度,才不惜耗費各種資源去與原告對簿公堂。因此,民事起訴權是以民事實體權為基礎的,當事人如認為自己沒有這種實體權,他是不會“見官”的(當然,惡意訴訟、濫訴除外)。

此外,從民事實體權的本質要求分析,實體權應包含民事起訴權,即民事起訴權是民事實體權的表現形式,是完整意義上的民事實體權的屬性之一。試想,享有民事實體權的人,如果不享有民事起訴權,那么他的實體權利,肯定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當一種權利可以被任何人限制或剝奪而不必承擔法律責任時,這種權利就是虛假的,沒有意義的。

以上我們分析了民事實體權與民事起訴權的聯系,在一般情況下,這兩種權利是緊密相連的。但在日常生活中,這兩種權利是有時也會分離,即這兩種權利也有一定區別。他們的區別表現在:

首先,享有民事起訴權,未必真正享有實際上的民事實體權。如前所述,當權利主體對其權利尺度的判斷與對方不一致時,才行使起訴權,但在起訴時,對權利尺度的判斷,只是權利主體自己主觀的判斷,是否符合客觀的實體權利要求,還有待于法官的裁判。因此,當事人在起訴(即行使民事起訴權)時,他是在行使形式意義上的訴權,至于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即民事實體權)的有無,則有待法官的判定。法律上認可民事起訴與民事實體權的適當分離,目的在于給當事人提供司法救濟的機會和場所。如果只有真正享有實體權才有起訴權,那等于法官在立案時就判定了案件的勝負,此后的程序及證據規則就沒有意義了。

其次,行使民事起訴權的主體,未必是享有民事實體權的主體。民事實體權的存在是行使民事起訴權的基礎和前提。有時民事實體權利的主體不存在了,但其民事實體權利仍然存在。如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作者的著作權的保護期限為:作者有生之年再加死后五十年。當作者死后,因對其著作權的保護需要而起訴時,行使起訴權的主體一般是作者的繼承人,但該作者的部分民事實體權(如作者署名權等)則不能由其繼續人享有。使民事起訴權的主體與民事實體權的主體分離,能夠有效地解決權利保護的主體真空,這維護私法秩序至關重要。

最后,民事起訴權沒有時間限制,而民事實體權的行使則有時效限制。我們說,凡有民事實體權則必有民事起訴權,即只要民事實體權存在一天,民事起訴權就會隨之存在。但作為民事實體權重要屬性或表現的民事請求權,會因消滅時效期限的屆滿而有所限制。即超過了訴訟時效,民事實體權仍然存在,而由其派生的民事請求權就會消滅, 民事實體權利的法律保護力度隨之喪失,此時的民事實體權變成了自然權利。民事實體權中的請求權雖因時效原因而消滅,但民事實體權人仍然享有民事起訴權。在原告的證據充分時,而在對方當事人不主張訴訟時效過期的情況下,法官不必主動去查明訴訟時效,可以直接判定支持原告的實體請求。同時,義務人在其債務超過訴訟時效后,仍向權利人履行了義務,而以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法官也不會支持義務人的訴訟請求。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因為權利人的實體權利并不因時效期限已過而消滅,時效過期僅消滅民事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繼平

張繼平

執業證號:

14310201510685321

湖南銳鵬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律師個人簡介 ? 張繼平,男,1978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縣,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現在湖南銳鵬律師事務所做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以來,始終秉承誠信做人、勤勉敬業、優質高效的執業理念。刑事辯護據理力辯,一辯到底;民事代理竭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當事人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擅長于刑事辯護、經濟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曾為多家企業做過法律顧問工作,深受各個企業領導及員工的好評。代理的房地產集體訴訟案件有保利蘇仙林語業主訴郴州市乾嘉盛房地產有限公司、福城立欣洲業主訴郴州江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案件效果良好。 座右銘:勤思善學,仗人間義。 聯系電話:13549576738 QQ: 13549576738 郵箱:13549576738@qq.com ?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繼平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