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一步落實了司法鑒定人負責制
司法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和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獨立、客觀、公正地進行鑒別和判斷,并對自己作出的鑒定意見負責,是《決定》確立的司法鑒定人負責制的核心內容。《通則》使這一原則得到了落實,如規定司法鑒定人應當遵守保密義務、回避義務、出庭作證義務、獨立出具鑒定意見;對復雜、疑難和特殊技術問題咨詢相關專家意見的,最終鑒定意見仍然應當由本機構的司法鑒定人出具;多人參加的司法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注明等。
2、加強了司法鑒定機構的監管職責
司法鑒定機構是司法鑒定人的執業機構,也是組織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主體。《通則》明確規定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加強對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其內容主要有:依法審查和受理鑒定委托;指派司法鑒定人,監督司法鑒定人遵守法定義務、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遵守技術規范和鑒定時限;監督司法鑒定材料的使用和保管;統一收取司法鑒定費用;督促司法鑒定人依法出庭作證,執行有關鑒定人回避的制度;組織進行專家咨詢和多機構鑒定;組織復核以及糾正違規行為等。上述規定將使司法鑒定機構在組織、管理、監督司法鑒定人的鑒定活動中,發揮主體性作用。
3、體現了行政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建立行政管理與行業管理兩結合的管理模式,是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已有相當多的地方成立了司法鑒定協會,重視發揮司法鑒定行業組織對司法鑒定活動的行業監督及自律管理的職能,對規范司法鑒定執業行為,保障司法鑒定質量,推進司法鑒定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則》肯定了行業組織在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中的作用,賦予了行業組織對違反行業規范的行為給予行業處分的權力。
4、規范了重新鑒定的受理條件
針對當前訴訟活動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多頭鑒定、重復鑒定和久鑒不決的突出問題,《通則》在現行法律規定的框架下,從實施程序和技術要求的角度,明確規定了接受重新鑒定委托的條件和要求,并對重新鑒定的受理、承擔重新鑒定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資質條件和主體資格等作出了相應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等法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人民法院依據職權,或者應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指派或委托具有專門知識人,對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活動。
第三條司法鑒定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合法、獨立、公開;
(二)客觀、科學、準確;
(三)文明、公正、高效。
第四條凡需要進行司法鑒定的案件,應當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鑒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對外委托鑒定。
第五條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工作,上級人民法院指導下級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工作。
第二章司法鑒定機構及鑒定人
第六條最高人民法院、各高級人民法院和有條件的中級人民法院設立獨立的司法鑒定機構。新建司法鑒定機構須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鑒定機構為人民法院司法鑒定中心,根據工作需要可設立分支機構。
第七條鑒定人權利:
(一)了解案情,要求委托人提供鑒定所需的材料;
(二)勘驗現場,進行有關的檢驗,詢問與鑒定有關的當事人。必要時,可申請人民法院依據職權采集鑒定材料,決定鑒定方法和處理檢材;
(三)自主闡述鑒定觀點,與其他鑒定人意見不同時,可不在鑒定文書上署名;
(四)拒絕受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委托。
第八條鑒定人義務:
(一)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
(二)保守案件秘密;
(三)及時出具鑒定結論;
(四)依法出庭宣讀鑒定結論并回答與鑒定相關的提問。
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人應當回避:
(一)鑒定人系案件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鑒定人的近親屬與案件有利害關系;
(三)鑒定人擔任過本案的證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四)其他可能影響準確鑒定的情形。
第三章委托與受理
第十條各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受理本院及下級人民法院委托的司法鑒定。下級人民法院可逐級委托上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第十一條司法鑒定應當采用書面委托形式,提出鑒定目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案情說明材料和鑒定材料。
第十二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3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向委托人說明原因。
為了規范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司法鑒定活動,保障司法鑒定質量,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了《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通則》是司法鑒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相配套的一部基礎性的重要規章,對司法鑒定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司法鑒定的委托與受理
第十一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統一受理辦案機關的司法鑒定委托。
第十二條委托人委托鑒定的,應當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材料,并對鑒定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核對并記錄鑒定材料的名稱、種類、數量、性狀、保存狀況、收到時間等。
訴訟當事人對鑒定材料有異議的,應當向委托人提出。
本通則所稱鑒定材料包括生物檢材和非生物檢材、比對樣本材料以及其他與鑒定事項有關的鑒定資料。
第十三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自收到委托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于復雜、疑難或者特殊鑒定事項的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與委托人協商決定受理的時間。
第十四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對委托鑒定事項、鑒定材料等進行審查。對屬于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鑒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
對于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滿足鑒定需要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托人補充;經補充后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
第十五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委托,司法鑒定機構不得受理:
(一)委托鑒定事項超出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的;
(二)發現鑒定材料不真實、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鑒定用途不合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
(四)鑒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鑒定執業規則或者相關鑒定技術規范的;
(五)鑒定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或者鑒定能力的;
(六)委托人就同一鑒定事項同時委托其他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情形。
第十六條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受理鑒定委托的,應當與委托人簽訂司法鑒定委托書。司法鑒定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人名稱、司法鑒定機構名稱、委托鑒定事項、是否屬于重新鑒定、鑒定用途、與鑒定有關的基本案情、鑒定材料的提供和退還、鑒定風險,以及雙方商定的鑒定時限、鑒定費用及收取方式、雙方權利義務等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第十七條司法鑒定機構決定不予受理鑒定委托的,應當向委托人說明理由,退還鑒定材料。
第三章司法鑒定的實施
第十八條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托后,應當指定本機構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委托人有特殊要求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從本機構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委托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
第十九條司法鑒定機構對同一鑒定事項,應當指定或者選擇二名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對復雜、疑難或者特殊鑒定事項,可以指定或者選擇多名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部門解散把員工調崗合法嗎
2020-12-22船舶買賣定金能退嗎
2021-01-08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別除權與其他破產程序中的權利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2021-03-18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0-11-12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學生宿舍摔傷學校要負責任嗎
2020-12-02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人身意外傷害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10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