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責任能力
民事責任能力是民法理論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與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共同構成民事主體的理論基石,但卻沒有如同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一般引起人們的重視。民法著述和民法學者對民事責任能力的系統(tǒng)理論闡述也頗為少見,一般也僅滿足于對民事責任能力的抽象定義,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指民事主體據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資格。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民事責任能力特征:(1)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后果。
(2)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人的權利為目的。
(3)民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4)民事責任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民事責任能力解讀:
民事責任能力存在著一個應-然與實然的問題,就應-然來看,它確實表明一種資格,且這種資格不因主體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實然來看,民事責任能力的確定不僅要考慮民事責任的價值能否得以實現(xiàn),而且要考慮此種確定方式是否會構成對民事責任的反動,從而推翻了民事責任的概念,因此,決定了民事責任能力之有無必定因主體不同而有異。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尖銳對立,要求法律在設置民事責任能力制度之時必須作出鮮明的選擇。依筆-者之陋見,實然應高于應-然,實質應高于形式,法律的正義邏輯應在各個方面一以貫之。就此而論,關于民事責任能力的意思能力說較之其他兩說實在高出一籌,但其致命的缺陷在于,依此說,對民事責任能力之有無的界定實際上涉及對意思(識別)能力之有無的界定,而意思能力說并沒有進一步對意思能力之有無的界定提供客觀易行或者抽象統(tǒng)一的標準。梁*星先生試圖如同對行為能力一樣按年齡和智力狀況為意思能力之有無劃定統(tǒng)一抽象的標準,但其不當筆-者已在對行為能力說的批判中述及。誠如臺灣學者所言,就意思能力應就各個具體行為審查其有無。但因其涉及主體之內心世界,故無法就此設定一個客觀標準。為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反證的方法來確定。即設若行為人行為時具有意思能力,則該行為在法律上應承擔的責任在內容和方式上于其人是否能為履行與合適,若是,則其具意思能力,從而亦有民事責任能力;若非,則其無意思能力,故亦無民事責任能力。
通過對本文的閱讀,其實我們很清楚的了解到,民事責任能力的重要性,它是與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共同構成民事理論的根本,由于這個能力是在行為與權利之后的懲罰,所以,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希望通過本文的閱讀,能夠讓大家更重視一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承諾給對方錢有效嗎
2020-12-30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可以行權
2020-11-18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專業(yè)離婚律師的告誡
2020-12-18約定競業(yè)禁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勞動爭議的追訴期是幾年
2020-12-19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guī)定有哪些
2020-12-10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住院收費票據丟失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25車輛自然災害險多少錢
2020-11-15為什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法確權
2021-03-10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