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申請人的答辯和反請求。接到仲裁通知后,被申請人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答辯或反請求。反請求應當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基于申請人申請仲裁的同一或者有牽連的合同關系或法律關系;被申請人針對申請人提出。
2、開庭通知。仲裁庭組成后,與仲裁委員會秘書處協商開庭審理的日期,仲裁委員會秘書處將開庭時間及開庭事項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3、開庭審理。案件一般應當開庭審理。若經各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根據仲裁規則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仲裁庭可以只依據書面文件進行審理并作出仲裁裁決。
開庭審理不公開進行,若各方當事人均要求公開審理,由仲裁庭作出是否公開審理的決定。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任何人均不應透露案件實體和程序進行的情況,案外人未經仲裁庭允許不能旁聽。
各方當事人應委派代表參加開庭審理。若一方當事人不出席開庭,仲裁庭可缺席審理并作出缺席裁決。
4、調解。在仲裁過程中,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請求仲裁庭主持調解;仲裁庭征得雙方同意后,也可以主動對案件進行調解。調解成功,仲裁庭則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或雙方撤案。若調解不成功,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其后得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對方當事人或仲裁庭在調解程序過程中發表過的、提出過的、建議過的、承認過的以及愿意接受過的或否定過的任何陳述、意見、觀點或建議作為其請求、答辯及、或反請求的依據。
5、裁決及其效力。仲裁裁決依多數仲裁員意見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則依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裁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裁決是終局的,對對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不得向法院起訴,也不得向其他任何機構提出變更仲裁裁決的請求。
二、仲裁調解的法律效力
仲裁中的調解,是指仲裁庭調解,即在仲裁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愿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可以根據調解協議的內容制作調解書,也可按雙方當事人的要求制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發生法律效力。在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什么時候交付
2020-11-25政府機關出臺的文件不合法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嗎
2020-12-27勞動法規定有年終獎嗎
2020-12-24同居算夫妻關系嗎
2021-02-07哪些原因導致公司并購
2021-01-19實現抵押權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1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二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需要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嗎
2020-11-25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