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對象,也稱為待證事實,是指證明主體運用證據予以證明的與案件有關的事實。簡單說就是需要用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原則上,所有的案件存在爭議的事實均需要證明。但是,《證據規則》規定了一些免證事實,從學習、考試的角度看,同學們應當重點掌握免證事實的范圍,除了免證事實之外的事實,均應當成為證明對象。
免證事實的范圍:
(1)眾所周知的事實;比如說十月一日是國慶節,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去,初一、十五月亮會圓。這些當事人都是不需要用證據證明的。
(2)自然規律及定理;比如說1+1=2、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于180度、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這些都屬于自然規定和定理。
(3)推定的事實;
通過基礎事實的證明就能得出結論事實的存在。換言之,作為當事人,結論事實是需證明的。只需證明基礎事實的存在,就能證明出結論事實的存在。
比如說甲于05年1月1日死亡,這是一個基礎事實,可以得出的結論事實是甲在05年1月2日晚沒有和張三打麻將。
很明顯甲在05年1月1日死了,到了1月2日就應該是停在停尸間或停在火葬場等待火化的。
肯定不可能和張三打麻將。如果當事人要證明甲在05年1月2日晚沒有和張三打麻將這個事實是不需要證明的。只需要證明一個基礎事實就是甲在05年1月1日死亡就可以了。所謂的推定的事實并不需要證明,并不是說當事人在這個問題上并不需要提供證明,而是說對這個結論事實不用證明。就是在推定時把結論事實的證明對象轉化成基礎事實的證明對象。
(4)預決的事實;就是為生效的裁定書、判決書,或者仲裁文書,所確定的事實是不需要證明的。比如說在前面已經有一個生效的判決書,某某房屋屬于張三所有,對于張三而言就不必證明了。他在后面的案件當中只需要把判決書拿出來由于前面的判決對于這個事實已經認定,因此,在后面就無需再作證明。所以所謂的預決的事實就是指在先前的判決、裁定、仲裁文書當中,已經為法院或仲裁機關所認定的事實,那么當事人在后面的訴訟當中就無需予以證明。
(5)如果某一個事實已經被公證文書所認定的,在法庭上當事人也不需要再行證明。所以現在在一些重要的情況發生之后,做一個公正是解決日后糾紛的一個很好的手段。
(6)自認的事實:自認是在法庭上,一方當事人做出的對己方不利的陳述,就叫做自認。自認的事實一旦做出之后,法院是會采信它。對于對方當事人而言對于某一個事實就不需要做出一個證明了。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口腔醫療事故患者如何要求索賠
2020-12-05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1-22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交通事故一審后保險公司上訴,原告投訴有用嗎
2020-12-11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保險原則包含哪些
2021-03-03土地轉讓要什么手續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