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種行為是代理行為,且是明顯的濫用代理權,有違代理的本質特征和誠實信用原則,應該被禁止。
其法理在于:合同仍雙方法律行為,當事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是代理人的單方行為,很難避免發生代理人為自己利益而犧牲被代理人利益,或損害一方或雙方利益的情況。所以,其原則上被各國法所禁止。
2.這種行為是代理行為,基本是是無效,但是有例外即: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若事后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認,其法律后果歸屬于被代理人,應為有效。
1995年1月,由梁慧星先生整理完成的合同法學者建議稿《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試擬稿)》第三十七條規定:“代理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無效。但符合法律規定或者商業習慣的,或者經過雙方當事人許可或追認的,不在此限。”第三十八條規定:“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訂立的合同,無效。但合同純使被代理人一方獲得利益的,不在此限。”⑴該條文被規定在第三章合同效力的無效合同一節中。由此可看出,學者們對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效力原則上也是持否定態度的,但同時又作了例外規定。這無異是在原經濟合同法基礎上的重大進步,使該項制度趨于完善,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對該制度的規定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德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代理人無特別許可,不得以本人名義與自己為法律行為,亦不得為第三人之代理與本人為法律行為;但法律行為系屬專以債務為目的者,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無論何人,不得就同一法律行為,為其相對人之代理人或為雙方當事人之代理人;但債務之履行不在此限。”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代理人非經本人之許諾,不得為本人與自己之法律行為,亦不得既為第三人之代理人,而為本人與第三人之法律行為。但其法律行為,系屬專履行債務者,不在此限。”上述立法例雖是對法律行為的規定,合同是法律行為的下位階概念,其上位階概念所適用的原則,當然適用于下位階概念。由此可知,多數國家及地區的法律對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效力均予以否認,但同時又都作了彈性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民事訴訟參與人
2021-02-04游樂場兒童受傷如何劃分責任
2021-02-26拍攝書本放網絡是侵權嗎
2020-12-07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什么財產作為抵押物需要辦理抵押物登記
2021-03-05破產宣告和受理破產申請是一個時間嗎
2020-11-16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拆遷公司收入怎么計算營業稅
2020-11-11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保險公司如何評級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