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國際私法來說侵權行為地法原則是一般侵權適用的一般原則。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私法理論的發展,在涉外侵權領域出現了用靈活開放的系屬代替僵硬的系屬以軟化沖突規范的趨勢,各國學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適用規則,使得涉外一般侵權的法律適用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我國的涉外侵權的法律適用又有哪些呢?
一、我國涉外一般侵權的法律適用
我國的《民法通則》第146條及《民通意見》第187條,《海商法》第273條和第275條和《民營航空法》第189條對涉外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作了具體規定。
1、侵權行為地法原則、當事人共同屬人法原則和雙重可訴原則
《民法通則》146條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就體現以上三原則
2、法院地法原則
《海商法》第273條第2款規定,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第275條規定,海事賠償責任限制,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此外,《民營航空法》第189條第2款也有所規定。
3、船旗國法原則
《海商法》第273條第三款規定,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船舶的國籍相同說明碰撞事件與他們的國籍國法有密切聯系,在這種情況下。適用船旗國的法律很合適。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二、我國涉外一般侵權的發展
我國涉外侵權中可以考慮采用有限意思自治原則,現在很多國家已經成功引入到侵權行為領域中。個人認為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雙方當時人均是外國人,并且侵權行為發生在國外。如果當事人選擇協議選擇我國法院為受理法院,我國可以受理,但是選擇的法律必須是我國的法律,不能選擇我國法院受理,而協議選擇我國之外的法律作為準據法。一方面,選擇我國法院作為受理法院,已經表明對我國法治的信任,適用我國法律更利于案件的及時解決。另一方面,選擇法院地法律作為準據法也是立法中確定“意思自治原則”的同行做法。比如《瑞士聯邦國際私法法規》第132條的規定。
(2)雙方當時人均是外國人,而侵權行為發生在我國領域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適用我國的法律,而不允許當事人選擇侵權行為地之外的法律,除非具有相同的國籍或在同一國家有住所。在一個國家領土之上不允許其他國建主權行為的存在。即使一個國家根據屬人原則對本國領土之外的事物作了法律規定,也不能強制要求他國予以法律執行。因此這是我國司法主權的體現,也是各國的一般做法。
(3)一方當事人是中國人,另一方當事人是外國人,侵權行為發生在我國之外的,可以允許當事人選擇我國的法律。一方面,雙方當事人在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選擇我國法律作為準據法,說明我國法律有利于當事人解決糾紛。另一方面,根據主動的屬人原則,國家有權管轄國外的本國公民,根據被動的屬人原則,只有當本國公民在國外受到傷害時,才將外國人的行為置于本國司法管轄。
(4)一方當事人是中國人,另一方當事人是外國人,侵權行為發生在我國之內的,個人認為要分兩種情況。首先,如果原告是中國人,外國人是被告。可以允許當事人選擇法律,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法制建設和發達國建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很多規定限于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合理。比如,人身損害的賠償,就可能不如外國的高。在人的權利保護上,一切制度的構建都應當服從于正義的價值于要求,而與此相悖的制度都是不合理或者不應當存在下去的制度。在國際法制度上,如果一個不予國家利益相抵觸的決定,那么在選擇上就只有正義的標準,而不是國家的標準。如果雙方當事人自愿選擇我國之外的法律,說明對我國公民更加有利,這種情況下允許當事人選擇法律,不會對我國利益有多少損害,也不會有損國家主權,反而是我國自由行使司法主權的體現。其次,如國原告是外國人,被告是我國公民,就應當適用我國法律,這是屬人管轄的體現。外國人的內國保護是現代社會的慣例,外國人在我國受到侵害,我國法院理應對其保護;侵權的界限難以確定,各國的規定和對訴訟要求也不一樣,輕者是民事領域,重者可能社交犯罪,還可能交織在一起,除非有國際條約或雙邊協定,我國是不能隨便把我國公民交由外國法院管轄。這種情況,應當適用我國法律。在侵權的領域內發展有限意思自治原則是有利于糾紛的解決,但在我國要給予限制。從目前的立法來看,“意思自治原則”有傳播擴大的趨勢,但是并沒有向“侵權行為地原則”那樣得到各國的普遍承認,因此在涉外適用上可能還會有很多的阻礙,“意思自治原則”在侵權領域內適用還需進一步發展,各國之間也需加強合作。關于最密切聯系原則在侵權領域的引入,只適合當侵權行為準據法與合同準據法競合時作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戶口被注銷婚姻關系如何處理
2021-03-18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新保險法有沒有規定保險公司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0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8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新農村建設拆遷補償時,是按面積補償還是人口補償
2020-12-07被拆遷人有權查閱評估報告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