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于勞動者工作中過錯的認定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29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應當從如下幾個條件考慮:1、用人單位存在損失;2、勞動者存在違反規章制度、操作流程或應當遵守的勞動紀律、職業規范等職務侵權行為;3、損害與勞動者的違規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4,勞動者是否有主觀過錯。對此,用人單位應當舉證證明,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但是由于勞動關系具有人身依附性,企業作為勞動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也應當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一般情況下,勞動者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勞動者才負賠償責任。
2、用人單位損失的范圍確定與賠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一般而言,勞動者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應以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限。
從勞動者角度來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勞動者的過錯程度及原因大小有關,為此勞動者需承擔與之相應的全額或者部分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的賠償辦法,原則上不能突破《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
至于賠償方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采取協商的方式進行。如在職的可以約定,是一次性的賠償還是逐月按工資比例賠償。對于離職勞動者用人單位也可以要求一次性賠償或通過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三板定增是什么意思
2020-12-01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2020-11-25《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有何規定
2021-02-09解除留置條件是什么
2021-01-16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賠償
2021-02-17內河船舶糾紛的管轄規定是什么
2021-01-21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