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
法律上監護人并沒有區分為第一監護人、第二監護人,作為父母均是監護人,沒有第一、第二之分。根據《民法總則》相關規定: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二、監護人可以動用孩子的財產嗎?
我國《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這就是說,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撫養子女是一種法定的義務,不能以此義務而換取隨意處分子女財產的權利。
監護人為了監護人的利益可以合理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但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是需要受到限制的。
從保護被監護人利益出發,監護人對其財產有管理權,包括使用、收益的權利及其為了使被監護人的財產利益增加的處分行為,否則不得對其財產進行處分。
雖然監護人可以合理地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但是監護人在行使處分權時需要受到一些制約。作為監護人,有兩點須注意:
1、被允許的未成年人要對允許處分的一定財產有財產所有權;
2、對被允許就業或獨立從事經營活動的財產有管理處分的權利。
目前,我國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設立了監護人制度。對于未成年人來講,一般是指年齡尚未達到18周歲的孩子,其法定監護人通常為其父母。而對于精神病人,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有可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第一順序監護人通常是其配偶,若沒有配偶的,則由父母作為第二順序監護人,而其成年子女則為第三順序監護人。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租賃協議注意事項
2021-03-21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商標侵權案件是否要追根溯源
2020-12-24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2020傷殘等級評定標準賠償
2020-11-11夫妻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及方法
2020-12-16干涉老人婚姻,會不會導致犯罪
2020-11-11勞動簽定和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2021-02-10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辦理房產證有時間期限嗎
2021-02-25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勞動局都管些什么
2020-11-16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