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與丈夫結婚十余年。前年,公公婆婆贈與我們30萬元,我們以兒子的名義購買了一套商品房,房產證上寫的是兒子的名字。現在我和丈夫感情日益惡化,雙方決定協議離婚。
我們對兒子的撫養權(歸我撫養)及其他財產的分配沒有意見,但對這套商品房的歸屬發生了爭執。我認為房產證上寫的是兒子的名字,所有權自然屬兒子所有。因兒子尚未成年,離婚后房子應由我代為掌管;丈夫則認為房子是我們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是夫妻共同財產,而且是由他父母出資,所以離婚時他應多分割。請問,這套房子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解答:
父母以子女的名義購房,這種行為可視為父母對子女的贈與。在我國,贈與行為是諾成合同,表示有贈與承諾即生效。但在標的物交付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行為。因此,這就要分兩種情況對待。
一、房子已辦理房產證。房產權利的產生,是以房產證為標志的。房產證一旦頒發,則房產證上所有權者名字之下對應的所有權已產生。即贈與的財產,贈與人已完成交付。此時,夫妻兩人離婚,涉案房產已不是夫妻共同財產,而是第三人的財產,夫妻當然沒權利分割。
二、房產證沒有頒發,但購房合同是以子女的名義簽的。此時,雖然房產的權利尚未形成,但它是將來確定房產歸屬的唯一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贈與交付的完成是以父母為子女交納購房款而體現的。因此,這種贈與行為也不能撤銷,房產自然也不是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不可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你和丈夫結婚之后,公公婆婆贈與30萬用于購房,根據《婚姻法》解釋的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故這套商品房本是屬于你們夫妻的共同財產。但是你們以孩子的名義購房,房產證寫孩子的名字,就視為你們夫妻對孩子的贈與了。盡管孩子是未成年人,但純獲利益的行為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孩子取得該房子的所有權,房子不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都無所有權。
離婚后撫養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對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產只是有代管的權利和保持其財產權益的義務,也不享有所有權。你們離婚之后,撫養孩子的一方在孩子成年之前,作為監護人負責對該房產代為保管,但沒有所有權,不得隨意處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服刑人員在獄中被獄警欺辱怎樣維權
2020-12-07哺乳期員工不服從調崗可以開除嗎
2020-11-12臨時工工傷如何賠償打官司
2020-11-23委托事項和權限范本
2021-02-28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是社區矯正對象嗎
2020-11-17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商帳追收的費用由誰出
2020-12-24用別人的域名算侵權嗎
2020-12-13車輛撞人之后怎么處理
2020-12-12親子關系如何確認或否認
2020-11-28土地轉讓金誰出
2021-01-11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房產典當
2021-03-14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勞動合同的效力的具體內容
2021-01-23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是怎樣的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