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前,男女雙方為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對方而同居生活,由此在同居期間所有的財產分配處理如下:
(1)共同勞動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
根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工資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一般是財產平均分割的原則。但在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勞動所得屬于按分共有,雙方共同勞動所得的收入主要是工資,這只屬于個人財產。這也是同居與夫妻存續期間財產的處理的不同之處;如果雙方共同出資購買有房產、家具、車子等財產的,若解除同居關系時,財產的分割則按各自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另外,如果雙方共同合伙經營生意的,收益按投資比例分配,按各自的出資比例分割財產。
(2)繼承或受贈取得的財產。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的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各自繼承或受贈取得的財產,均屬于個人所有財產。
(3)雙方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解除同居關系時,可按共同債權、債務關系處理,但應提供相關的票據予以支持。
(4)雙方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贈送給對方的財物,按贈與關系處理。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贈送的財物必須是在本人自愿的情況下送出,否則可以撤銷贈與。若一方主動向另一方索取來的財物,一般根據同居生活時間的長短,雙方的過錯程度,以及他們的經濟狀況等實際情況,酌情返還。
另外,還有一種同居關系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即非法同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則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一)有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因此,無過錯方有權向非法同居的人請求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律師收費標準最新規定出臺
2020-12-14在何種情況下合伙人可以要求分割合伙企業財產
2020-12-02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進西藏得高原腦水腫 被保險人理賠遭拒
2020-12-05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免責期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