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今年4月23日,律師劉某在武昌站準備乘坐K1168次列車到襄陽,在武昌站候車時,遭遇列車晚點3個小時,劉某作為一名維權意識較強的職業律師,又曾當過民事法官,在一群律師朋友的支持下,要求武漢鐵路局賠償500元損失費,并賠禮道歉。
[法律解讀]
對于此類民事糾紛案件襄陽鐵路運輸法院并非首次受理。在審理過程中,法官耐心疏導、細致地做雙方當事人的工作。雖然此案被告武漢鐵路局最終因不可抗力免責,原告劉某的訴訟請求被駁回,但法院的調解工作一直貫穿案件始終,并通過反復釋法說理,使雙方當事人都開始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案件宣判后,被告代理人主動找到原告劉某真誠地賠禮道歉,而原告也體諒了鐵路部門的難處,并對該院民事判決書的說理部分表示贊賞。劉某認為,判決書中的說理部分客觀真實,訴訟請求雖未予支持,但引起了鐵路運輸部門的警醒和重視,案件并未完全“敗訴”,自己的官司沒有白打。
國內尚沒有列車晚點賠償的明確規定,但國外有些國家已對火車晚點賠償做出了規定。
無論是《鐵路法》還是《鐵路旅客運輸規程》,都回避了晚點賠償問題。《鐵路法》由鐵路部門起草,《鐵路旅客運輸規程》直接由鐵道部制定,“部門立法”難免偏向部門利益,雖然社會輿論和中消協一再對“晚點不賠”提出批評,但這種批評根本無以撼動“鐵老大”的強勢地位。
按理說,乘客與鐵路部門之間是平等的民事關系,乘客花錢購買火車票,相當于與鐵路部門訂立了運輸合同,鐵路部門因自身原因違約,沒有將乘客按時送達目的地,就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乘客和鐵路部門之間是一種運輸合同的關系,合同成立的依據就是乘客向鐵路部門購買的車票。在這個并不復雜的合同關系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是明確而具體的。對于乘客而言,其義務主要表現在支付票款,對號入座;而鐵路部門的義務,則是保障旅客和貨物運輸的安全,做到列車正點始發正點到達。
《民法通則》規定,“合同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法》上就違約責任也有具體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暫住證過期3個月怎么辦
2020-11-14股權如何轉讓
2020-12-11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1-09車禍二級傷殘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0-12-04合同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2020-11-29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取消繼承權有哪些情況
2021-01-28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填誰
2020-11-14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26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