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今年4月23日,律師劉某在武昌站準備乘坐K1168次列車到襄陽,在武昌站候車時,遭遇列車晚點3個小時,劉某作為一名維權意識較強的職業律師,又曾當過民事法官,在一群律師朋友的支持下,要求武漢鐵路局賠償500元損失費,并賠禮道歉。
[法律解讀]
對于此類民事糾紛案件襄陽鐵路運輸法院并非首次受理。在審理過程中,法官耐心疏導、細致地做雙方當事人的工作。雖然此案被告武漢鐵路局最終因不可抗力免責,原告劉某的訴訟請求被駁回,但法院的調解工作一直貫穿案件始終,并通過反復釋法說理,使雙方當事人都開始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案件宣判后,被告代理人主動找到原告劉某真誠地賠禮道歉,而原告也體諒了鐵路部門的難處,并對該院民事判決書的說理部分表示贊賞。劉某認為,判決書中的說理部分客觀真實,訴訟請求雖未予支持,但引起了鐵路運輸部門的警醒和重視,案件并未完全“敗訴”,自己的官司沒有白打。
國內尚沒有列車晚點賠償的明確規定,但國外有些國家已對火車晚點賠償做出了規定。
無論是《鐵路法》還是《鐵路旅客運輸規程》,都回避了晚點賠償問題。《鐵路法》由鐵路部門起草,《鐵路旅客運輸規程》直接由鐵道部制定,“部門立法”難免偏向部門利益,雖然社會輿論和中消協一再對“晚點不賠”提出批評,但這種批評根本無以撼動“鐵老大”的強勢地位。
按理說,乘客與鐵路部門之間是平等的民事關系,乘客花錢購買火車票,相當于與鐵路部門訂立了運輸合同,鐵路部門因自身原因違約,沒有將乘客按時送達目的地,就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乘客和鐵路部門之間是一種運輸合同的關系,合同成立的依據就是乘客向鐵路部門購買的車票。在這個并不復雜的合同關系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是明確而具體的。對于乘客而言,其義務主要表現在支付票款,對號入座;而鐵路部門的義務,則是保障旅客和貨物運輸的安全,做到列車正點始發正點到達。
《民法通則》規定,“合同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法》上就違約責任也有具體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嚴重醫療事故是什么意思,嚴重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16辦婚禮不領證是騙婚嗎
2020-12-16創業型企業貸款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6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有限合伙退伙后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0-12-18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怎么合理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和價格問題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