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胎兒有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
草案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在法律上,民事權利能力是一個人能否享受民事權利的前提,如果沒有民事權利能力則無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權利。
民法總則草案認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兒尚未出生,原則上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為保護胎兒的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有必要在需要對胎兒利益進行保護時,賦予胎兒一定的民事權利。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十周歲下調至六周歲
草案第十八條: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草案第十九條:不滿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考慮到一個人對自身行為的認識和控制能力,法律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做出規定,這意味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一般在與自己的智識水平相當的范圍內)享有權利。在之前的民法通則中,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草案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于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3、法律明確“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須得到監護”
草案第二十條:不能辨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草案此次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識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這意味著有利于保護這些人的人身財產權益,也有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更好維護老年人權益。
4、法人將只有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兩類
法人是法律擬制的“人”,是為了各類組織方便在法律上享有權利而設計的制度。過去對法人的分類有多種不同認識,學術界對此爭論較多。
此次草案認為,經過反復比較,應按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兩類。草案認為,這樣的劃分既繼承了民法通則按照企業和非企業進行分類的基本思路,比較符合我國的立法習慣,同時這樣的分類也合于我國的國情。
其中,關于非營利性是指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性目的成立的法人,非營利性法人不得向其成員或者設立人分配利潤。
5、網絡虛擬財產、數據信息將正式成為權利
草案第一百零四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具體權利或者網絡虛擬財產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草案第一百零八條第二款第八項:(知識產權包括)數據信息;
近年來,關于虛擬財產的糾紛層出不窮,同時大數據的運用已經高度嵌入人們的生活,但關于它們的法律性質目前還十分模糊。為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草案對網絡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做出規定。
6、破壞環境者,新的民事責任可為“修復生態環境”
草案第一百六十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五)恢復原狀、修復生態環境;
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草案特別增加了“修復生態環境”這種新的責任承擔方式,而不像過去只靠賠償了事。
7、訴訟時效由兩年延長至三年
訴訟時效是為了避免權利人“躺在權利上睡覺”、督促其行使權利而設計的制度,一旦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權利則不受法律保護。
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也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司法實踐中普遍反映的兩年的權利行使時間較短,因此,此次草案予以適當延長,從兩年的訴訟時效延長至三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老年人可以有門票優惠嗎
2020-12-01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沒有實際借款的還款協議有效嗎
2020-11-19能追討過去的贍養費嗎
2021-03-03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股票遺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0-12-19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合同履行不能需要解除合同嗎
2021-01-16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