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第二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薄段餀喾ā返?07條、109條至第113條對遺失物拾得人的權利與義務、無人認領遺失物的歸屬等內容作了規定,也沒有涉及到遺忘物。這里都明確采用了“遺失物”一詞。由此可以看出民法中未對遺忘物進行法律規制,而依照我國《刑法》第270條之規定:將他人的遺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兩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刑法中是以拾得遺忘物為規范對象的,而非以拾得遺失物為調整對象。由于民法與刑法分別采用兩個不同的術語,因而民法學界有人認為遺失物與遺忘物應當加以區分,這種區分主要表現在:
1.從占有人喪失對物的占有時的心理狀態而言,遺失物占有人遺失動產時,往往是無意識的,事后也一般難以準確回憶或說明遺失發生的具體地點;而遺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識地將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準確地回憶或說明物所遺留的具體地點或場所。
2.從拾得人的主觀心理狀態而言,拾得人對于所拾之物是遺忘物還是遺失物,往往會有直觀的判斷。侵占遺失物與侵占遺忘物所負法律責任迥然,一個只是作為民事糾紛來調解,而另一個要遭受國家刑罰。原因就在于,如果這兩種拾得人將拾得物據為己有,主觀惡性是不同的。侵占遺失物的主觀惡性小,所以只賠償;侵占遺忘物的主觀惡性大,所以要受刑罰懲罰。
3.從占有變動模式上,遺失物為“占有—無人占有”模式,而遺忘物采取“占有—占有”模式。[10]正是遺忘物物主的遺忘行為造成場所管理人對遺忘物自動取得占有,不管管理人是否發現并拾取遺忘物。
4.從法律效果上,遺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費用或報酬請求權,而遺忘物的拾得人或發現人不享有費用或報酬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出租的租金算孳息嗎
2020-12-27復核和復議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2020-12-01荒山種植承包合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