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的監護人包括哪些人?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依照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
二、學校是學生的法定監護人嗎?
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學校與學生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之所以沒有把學校歸納到學生的監護人的范圍當中,因為學生在校期間和學校建立的是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但是學校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成為學生的監護人,民法總則中對監護人的范圍就規定的非常的明確,只能說學生在校期間發生的一些意外事故,學校是必須要根據責任大小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的。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協議書
2020-11-20家庭暴力犯罪中應該怎樣認定虐待和故意傷害
2021-01-29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足療店員工賣淫老板不知情有責任嗎
2020-11-20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合同是怎樣變更性質的
2021-01-13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車輛剮蹭對方全責走保險流程什么樣
2021-01-30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