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許多人因受不了環境和社會的壓力,進而轉變為病態思維進行生活。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被稱為精神病患者。那么,您覺得神經病有沒有監護人呢?按照我國相關的規定,精神病患者應當由監護人進行看管和照顧,同時對被監護人應當履行相應的職責。
以下這些人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需要監護人的監護和承擔責任,他們是被監護人:①不滿18周歲的人(不含年滿16周歲且有工作的人);②殘疾人;③患有精神病的人(無論是完全的精神病,還是間歇性精神病)。
一、被監護人的概念:在我國,法律規定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這些人不具備完全的、獨立的行為能力(即承擔責任的能力),需要被監護,因此就是被監護人。
其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為能力人,指10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人、身體有缺陷的人(聾、啞、盲人等)以及間歇性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被歸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已滿16周歲并且以自己勞動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人,不能算作限制行為能力、不能作為被監護人。
綜上所述,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以下這些人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需要監護人的監護和承擔責任,他們是被監護人:①不滿18周歲的人(不含年滿16周歲且有工作的人);②殘疾人;③患有精神病的人(無論是完全的精神病,還是間歇性精神病)。
二、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1、監護人負責養育被監護人、教育被監護人。
2、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維護被監護人的權利與合法利益。
3、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4、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5、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2條的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父母或者監護人有該等行為時,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消其監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
綜上所述,關于神經病有沒有監護人的問題已經給出回復。關于監護人的指定過程中,監護人應當給予被監護人悉心的照料,讓精神病患者早日痊愈。同時,被監護人還包括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以及沒有生活照理能力的殘疾人等。當然,監護人的職責在無時無刻都應將履行。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區別
2021-03-06二審刑事判決書范文
2020-12-02林地耕地征收土地時如何認定
2021-02-12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離婚不分家的協議
2021-03-19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會影響征信嗎
2021-03-11合同中隱藏小字算是欺騙嗎
2021-03-03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產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