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許多人因受不了環境和社會的壓力,進而轉變為病態思維進行生活。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被稱為精神病患者。那么,您覺得神經病有沒有監護人呢?按照我國相關的規定,精神病患者應當由監護人進行看管和照顧,同時對被監護人應當履行相應的職責。
以下這些人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需要監護人的監護和承擔責任,他們是被監護人:①不滿18周歲的人(不含年滿16周歲且有工作的人);②殘疾人;③患有精神病的人(無論是完全的精神病,還是間歇性精神病)。
一、被監護人的概念:在我國,法律規定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這些人不具備完全的、獨立的行為能力(即承擔責任的能力),需要被監護,因此就是被監護人。
其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為能力人,指10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人、身體有缺陷的人(聾、啞、盲人等)以及間歇性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被歸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已滿16周歲并且以自己勞動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人,不能算作限制行為能力、不能作為被監護人。
綜上所述,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以下這些人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需要監護人的監護和承擔責任,他們是被監護人:①不滿18周歲的人(不含年滿16周歲且有工作的人);②殘疾人;③患有精神病的人(無論是完全的精神病,還是間歇性精神病)。
二、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1、監護人負責養育被監護人、教育被監護人。
2、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維護被監護人的權利與合法利益。
3、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4、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5、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2條的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父母或者監護人有該等行為時,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消其監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
綜上所述,關于神經病有沒有監護人的問題已經給出回復。關于監護人的指定過程中,監護人應當給予被監護人悉心的照料,讓精神病患者早日痊愈。同時,被監護人還包括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以及沒有生活照理能力的殘疾人等。當然,監護人的職責在無時無刻都應將履行。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工傷鑒定怎么辦理,超過一年是否還可以辦
2020-11-27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交通刑事責任會坐多久
2021-01-14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怎么解除勞務合同
2021-03-03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安置房沒滿5年可以做抵押嗎
2020-12-14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