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些監護人會不經被監護人同意擅自處理其名下財產,針對這種情況,有些朋友提出疑惑,監護人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有效嗎?是否是無權處分的一種。我國明確規定,監護人除了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之外,使不得擅自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的。下面來看詳細介紹。
一、監護人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有效嗎?
無效,且應該賠償被監護人損失。民法通則第十八條 【監護人職責】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二、監護人能否處分被監護人財產
(一)監護是為了監督、保護未成年人而設置的一項制度。其中,承擔監督、保護義務的人稱為監護人,受監督和保護的人稱為被監護人。監護人一般由與被監護人有親密關系的人承擔。根據《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肩監護人;
(二)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
(三)擔任被監護人的代理人,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承擔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法律同時規定了監護人除了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隨意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與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也是不太一樣的,對于未成年人法定的第一監護人應該是其父母,而對于精神病人而言,則法定第一監護人應該是其配偶。希望通過華律網小編整理的內容,大家能夠知道該如何確定法定監護人。
以上回答了大家的疑惑,可見監護人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是無效行為,我國民法通則是有明確規定的,如若監護人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是需要賠償損失的,而被監護人也應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同時是對于不同行為者,其法定監護人是不同的,這一點需要注意。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包括什么
2021-01-04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22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
2021-03-05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保險公司可以區別定價嗎
2020-11-28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需要理賠
2020-12-19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土地承包人可以轉包嗎
2020-11-23政府違法占地需要賠償給行政相對人嗎
2021-01-31拆遷房房產證的辦理方法有哪些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