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成年人及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他們需要專人的照顧及監護。我國法律為保障他們的利益設置了“法定監護人”。那么什么是法定監護人?他們又需要如何來監護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呢?律霸將針對這個問題為各位解答。
一、什么是法定監護人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由一人或多人擔任。
二、哪些人是法定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依照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
以上就是律霸對于這一問題的解答。未成年人及成年精神病人是弱勢群體,需要專人的監護以及法律的保護。監護是一項義務,更是一項責任。作為法定監護人必須承擔相應的監護責任與義務,否則法律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罰。如果您還有關于法定監護人的更多問題,可以咨詢律霸,我們的律師將會為您解答。
如何確定無行為能力人的法定監護人
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可以放棄監護權嗎 ?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中過錯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06房屋強制執行公證效力是什么
2021-01-29行政訴訟敗訴的后果
2021-01-29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商標權需要攤銷嗎
2021-01-16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防衛過當致人輕傷一般應負什么刑責
2021-01-23立案后才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1-19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愛人簽可以嗎
2020-12-11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