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監護人通常是指其父母,包括親身父母與養父母,這是法定的監護人。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父母不能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此時就需要指定監護人。那么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有哪些條件?而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又有哪些?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一、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我國《民法通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進行了規定,但對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他們的監護人的選任或確定卻沒有明確規定。
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的,一般是其親屬,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也包括其他親屬和朋友。如果以上人員都沒有,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的選任一般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確定。《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如果大家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不服該指定的,可由人民法院裁決。
二、監護人的監護職責有哪些
1、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人擔負有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他們的姓名權、榮譽權的責任,同時,還擔負有排除來自于各方面的對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實施侵害的義務。監護人也負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和教育的職責。
2、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監護人于監護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財產權益。監護人應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為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并對不當得利人進行追索,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否則,監護人不得為未成年人的財產處理行為。
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如果您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建議您向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咨詢,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如何確定法定監護人
離婚后如何提起變更監護人申請
監護人的法定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案件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1-28收養關系可以解除嗎
2021-01-24侵犯商標權18萬會怎么判
2021-03-19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破產人無財產可供分配了該怎么辦
2020-12-16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家庭暴力引發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銀行員工私劃走客戶款項銀行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10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個人轉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怎樣為車輛買保險
2020-12-07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