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A現年15歲,其父母于1997年時通過訴訟方式離婚,經法院判決,A隨母親生活,由父親每月支付五百元的撫養費。由于從小父母離異,A性格憂郁沉悶,在學校無心學習,既不善于與人交往,也沒有什么朋友。今年8月間,A因小事與同學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把同學打傷了。該同學因為治療花去醫療費3萬余元。在校方調解下,受傷同學的父母同意將賠償款降至3萬元,并可在一年內分期付清。然而,A的母親近年來體弱多病,自去年起已病退在家,經濟上并不寬裕,無法在一年內支付3萬元。于是,A母找到了A父,希望其能承擔部分賠償金額。然而,A父表示:雙方已離婚,A也判歸母親撫養,自己也一直按判決每支付撫養費,除此之外,自己不承擔任何其他的義務。因此,對于A打傷同學要進行賠償一事,自己并不承擔任何責任。A母親向律師咨詢A父親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律師解答:本案涉及的是離婚后雙方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
根據《婚姻法》第21條、第23條、第36條的規定,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親或母親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義務。
由此可見,父母對子女的權利義務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而產生的,只要身份存在,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也就存在,而父母子女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改變,夫妻離婚后,不論子女隨哪一方生活,父母雙方仍對子女負有教育?、撫養、保護的義務,離婚或支付撫養費不能成為其免除上述義務的理由。因此,本案中,在A母親確無法承擔全部賠償費用的情況下,A父親仍要承擔支付賠償金額的責任。
法律規定:《婚姻法》第21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p>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p>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婚姻法》第23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婚姻法》第36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簽了合同打官司有效嗎
2021-01-27傷殘鑒定必備手續是什么
2021-01-28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無期徒刑最少服刑多少年才會被釋放
2020-12-15哪些人屬于非直系親屬
2021-03-20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進西藏得高原腦水腫 被保險人理賠遭拒
2020-12-05國有劃拔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7戶口不在農村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23拆遷房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30拆遷房產證和增宅房產證稅收有升么區別
2021-02-25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補償標準
2020-12-04拆遷補償安置法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