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準夫妻共同出資購房要如何才能避免糾紛
“準夫妻”共同出資購房,應保留出資及還貸證據。
如果房產證署名兩個人的姓名,以后“準夫妻”結婚的話,那么房屋將被認定為夫妻的共有財產,貸款也認定是夫妻的共同債務。如果沒有“借條”等其他證據,父母的出資被認定為是贈與夫妻兩人的財產,歸雙方共有。
但如果購房后,“準夫妻”并沒有進行婚姻登記,而是分手的話,“準婚房”為雙方的共有財產,如無特殊約定,則按各自出資比例(含還貸比例)進行分割,此種情況下,出資及還貸的相關證據應注意保存好。
但對于父母出資,如果有相應的證據顯示,父母出資是基于“準夫妻”雙方結婚的目的,法院也會認定這部分出資是一種附加條件的贈與,條件就是雙方結婚,如果沒有結婚,父母有權索回出資的錢款。
二、在理解婚前財產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判斷是否屬于婚前財產的關鍵在于財產權的取得時間系在結婚之前。
如果財產權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實際占有該項財產,其性質屬于婚前個人財產。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繼承,遺產在婚后才分割,該遺產雖然是婚后所實際得到,但其所有權在婚前就已經取得,所以應認定為一方婚前財產。
2、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93年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后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一司法解釋規定婚前財產只要經夫妻共同使用、經營、管理并經過一定期限就可以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既不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理,也不符合所有權取得的理論,而且有超越司法解釋權限之嫌。修正后的婚姻法?有采納這一司法實踐中的做法,第18條第1項明確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個人財產。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9條指出:“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由于前一司法解釋與新的司法解釋相抵觸,因而應以新的司法解釋為準。
3、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毀損、消耗、滅失,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財產抵償的,不予支持。
綜上,判斷夫妻間的財產是否屬于婚前財產,關鍵在于財產的取得是否在結婚前取得,并且,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建立而轉化為共同財產。如夫妻雙方因婚前財產發生糾紛的,建議委托專業的律師解決、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常見共有房屋所有權
共同共有的房屋是基于共同勞動或共同生活而產生的。在實際生活中,最常見的房屋共同共有有夫妻共有房屋所有權和家庭共有房屋所有權兩種。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除夫妻有特別約定的外,夫妻雙方在婚后所得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因而,夫妻婚后興建、購買、受贈或者繼承的房屋,屬于夫妻共同共有。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有房屋不能分割,只有在婚姻關系消滅(離婚或一方死亡),或者雙方有特別約定時,才能確定份額,進行分割。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房屋是家庭活動的必要場所。家庭共有房屋是家庭成員集體勞動興建或通過接受贈與等方式獲得的。家庭共有房屋在分家之前不得分割。
房屋的共同共有人對房屋享有平等的權利,對共同共有房屋所有權的行使,應由全體共有人協商一致,不能協商一致的,按多數共有人的意見辦理,不允許個別共有人獨享房屋所有權。對于共同共有房屋的處分,尤其必須全體共有人意思表示一致,個別共有人處分共有房屋的行為無效。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家價格欺詐欺騙消費者怎么處罰
2020-11-27治安案件多久不予追究
2020-12-05撤銷婚姻應在什么期限內提出
2021-02-14什么是商標變更
2021-02-09交通局可以釣魚執法嗎
2020-11-07房屋作為遺產如何分割
2020-11-24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合同無效認定有哪些部門負責
2020-12-24為什么集資房五年后才能交易
2021-01-06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