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人去世后遺產繼承是不是事實行為?
繼承是事實行為。理由如下:
1、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繼承自被繼承人死亡即宣告開始,不以繼承人的意思表示為條件,所以是事實行為。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產生法律后果,法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繼承根據法律規定的規定進行,而非依據繼承人的意愿來進行,所以是事實行為。
3、事實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法律行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只要是法定繼承人即可以繼承,不需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如嬰兒等未成年子女均有繼承權。因此繼承屬于事實行為。
二、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區別有哪些?
第一、兩者發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法律行為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果,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為對行為人意思自治的容認,即法律對法律行為產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給予合法性評價,而非在內容上的事先假設和規定。
第二、法律行為只能產生法律效果,事實行為卻能同時產生法律效果和事實效果。如,簽訂買賣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它的法律后果是出賣人承擔交付標的物義務而買受人承擔支付價款的義務,但是事實效果——買受人成為標的物的所有人,出賣人成為價款的所有人——卻并不隨之發生。
第三、法律行為是從事實行為中分離出來的,它離開事實行為則無獨立的意義。從前述的法律行為概念產生的歷程可以得知,法律行為產生的基礎是設定權利義務的意思表示行為與履行義務的行為相分離,但分離只是針對“分步進行”而言,法律行為并不能離開事實行為而單獨起作用。
三、喪失繼承權的行為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權的喪失和恢復】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后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
事實行為和法律行為正好是相對的,如果是法律行為的話,法律行為最基本的要求是當事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遺產繼承則不要求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都有遺產繼承權,本人的遺產也可以被他人繼承。
有遺囑遺產繼承還需要遵守繼承法嗎?
喪葬費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法定繼承遺產分配比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顧問處理客戶糾紛的方法
2020-12-03第三方支付實現原理是怎樣的
2020-11-12獲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需要履行什么手續
2020-11-17如何預防留學生眾籌網絡詐騙
2021-02-20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員工不勝任現有工作崗位能不能隨意調崗
2021-03-07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保險的作用具體有哪些
2021-02-11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保險合同寫法定受益人可以嗎
2021-03-24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