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歲的西安市某工貿中心女職工李師傅最近十分苦惱:她按照單位規定,從1996年開始內退。幾年來單位換了幾任領導,每換一任都要拖欠她們幾個月工資,到今年九月份一算帳,三年共拖欠了十一個月工資。同時拖欠應繳統籌金、醫療保險金等已經五年,兩項總計一萬余元。另外單位從個人內退工資中扣除個人應繳的“兩金”也挪作它用。在多次討要無果的情況下,L到西安市勞動局申請仲裁,卻被告知工資問題已經超過仲裁期限,“三金”問題不在勞動局仲裁范圍內,因此對于她的仲裁申請,勞動局不予受理。
勞動局的答復并無錯,《勞動法》第82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按照法律規定,結合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多、標的小、案情簡略的特點,為了節約訴訟成本和審判資源,我國把政府勞動部門的勞動爭議仲裁作為訴訟的必須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說對于勞動爭議只有不服仲裁結果或仲裁不予受理的才能到法院訴訟。L欲去法院訴訟,卻被過來人告知,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的規定對她十分不利,十有八九要被駁回訴訟請求。她現在是彷徨不安,感覺求告無門。
這個司法解釋的第三條是這樣表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法》第82條之規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這就提出來一個問題,即象李師傅這樣的勞動者的權益誰來維護,怎樣來維護《勞動法》第82條所謂的勞動者爭議發生之日,根據勞部發[1995]309號文件,是指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其立法初衷是為了及時有效的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提高仲裁部門辦事效率,減少案件的積累。然而,由于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勞動者與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往往先通過行政途徑或內部反映的方式尋求保護,加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一定隸屬關系,職工因害怕報復不愿與單位搞僵,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申請仲裁,造成權利的喪失,因此仲裁申請時效成為維護勞動者利益的羈絆。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勞動保障報》2000年11月30日刊載的《勞動法》疑難問題研討會綜述談到,勞動爭議仲裁部門和人民法院在處理勞動爭議時應引入民法的有關規定,對于勞動者有證據證明曾向單位提出請求,或到行政部門信訪舉報的,應當按照民法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訴時效也可中斷,在處理勞動爭議時,仲裁部門應當適用60天的時效規定,而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時效兩年的規定來審理。
但最高法院該司法解釋第三條將勞動者實體權利的訴訟時效由兩年縮減到60天,不知依據是什么這里面實際包含兩個問題,一是該規定是否合法;二是該規定是否合理。
《立法法》第8條規定,對于民事基本制度和訴訟仲裁制度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勞動者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屬于基本的人權,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使之“縮水”,是否屬于越權呢
當前正處于改革陣痛期,企業效益不好,職工工資被拖欠的現象比較常見,這種拖欠多是今月推明月,在不斷承諾中慢慢積攢而成的。職工作為勞資中的一方往往處于弱勢,在就業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一般不愿也不敢與資方因工資拖欠對簿公堂,往往自己想辦法解決生活問題。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勞動者就放棄了索取自己工資的權利。可是按照有關規定,只要單位拖欠工資,職工就要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否則司法機關就不保護其實體權利。換句話說,欠資職工要想得到法律的保護,每兩個月就必須要去仲裁一回,不管拖欠的是5元還是500元。可以想象這樣要耗費職工多少精力和時間,他們有沒有精力再去打這個官司。這實際是將訴訟的成本轉移到本應受到保護的勞動者身上,違反了勞動法保護弱者權益的立法精神,也未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明顯是脫離實際的書齋立法。
據了解,當前許多基層法院依據這個規定駁回了諸如L這類被拖欠工資、養老金的訴訟。司法解釋里面雖規定“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但因為沒有解釋何為“正當理由”因此不易被法官適用。特別是追索工資這類的舉證由職工承擔明顯難以實現,哪個資方會出具欠資文書呢職工雖然一直追索工資,但資方往往一句“他一直沒有來要工資”就了結了。在筆者看到的西安市碑林區法院的一個判決書中,單位拖欠職工三年的工資、醫療費就這樣被法院一筆勾銷了,而且判決對當事人訴狀中要求責令單位辦理正式退休手續的訴訟請求竟然不置可否。當事人是一個工作三十多年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勞模高級知識分子,試問難道退休這樣的權利也因超過60天的仲裁時效不能受到保護了嗎
勞動者的權益應該得到法律的切實保護,這不但是法的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題中應有之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修路征地協議書
2020-12-06判斷產品質量的依據是什么
2020-12-10工傷賠償計算表
2020-11-18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報送什么文件
2020-11-23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規定
2020-11-15一審敗訴,二審終審也敗訴該怎么辦
2021-01-06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員工食堂承包合同
2020-12-21國家拆房多少錢一平方
2021-02-26農村拆遷安置人口數認定怎么規定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