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勞動糾紛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注意勞動爭議范圍
有些因勞動合同發生的糾紛并不屬于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爭議的范圍,不能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而應通過提起行政訴訟或申請行政復議等方式維權。
1、屬于勞動爭議的事項: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2、不屬于勞動爭議的事項:
(1)勞動者請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糾紛;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產生的公有住房轉讓糾紛;
(3)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對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糾紛;
(4)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
(5)個體工匠與幫工、學徒之間的糾紛;
(6)農村承包經營戶與受雇人之間的糾紛。
(二)注意時效的經過
為避免時效經過,訴求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要及時的行使權利,以達到時效中斷的效果。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
(1)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
(2)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
(3)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
申請仲裁期間中斷的,從對方當事人明確拒絕履行義務,或者有關部門作出處理決定或明確表示不予處理時起,申請仲裁期間重新計算。
(三)注意證據的收集
雖說法律法規規定了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想要證明自己的觀點需有充分的證據,如證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如果沒有勞動合同,可以出示打卡記錄、工資條、為公司代發快遞的快遞單等等作為證據。
發生勞動合同糾紛解決步驟
發生勞動爭議: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2、當事人→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
3、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
4、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另有規定仲裁為終局裁決的情形外)。
上述步驟并非每個步驟都要經過,我國法律法規只規定了提起勞動仲裁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前置條件,其他步驟可選擇適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維持判決之作出必須同時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4孩子結婚收的禮金算受賄嗎
2021-01-04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要設立三會才可以
2021-01-22成立子公司屬于企業分立嗎
2021-03-11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競業協議補償金標準
2020-12-01贈與房產配偶有份嗎
2021-01-25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的區別是什么,各自的職責和成立的程序是什么樣的
2020-12-29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勞務合同可以進行競業限制嗎
2020-12-16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意外險拒賠的幾種情況分別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