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結婚前,男方父親借別人錢全款買了一套二手房,登記在兒子名下,婚后夫妻共同還借款。雖然離婚時房子歸男方所有,但是女方仍然獲得了15萬元的補償金。
王-明與季-紅兩人于2006年10月登記結婚。王-明家經濟狀況不好,向季-紅父母借款10萬元,于當年8月,交全款買了一套27萬元的二手房。在進行產權登記,王-明父親將房屋所有權登記在王-明個人名下。后王-明與季-紅因感情不和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雙方對房屋權屬發生爭議,但是對房屋現價55萬元無異議。王-明認為該房屋屬于其個人財產,季-紅認為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協商不成,雙方鬧上法院。
法院一審判決該二手房歸王-明所有,王-明給付季-紅房屋補償款15萬元。季-紅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
不論婚前婚后,只要是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就視為對子女的贈與。
就本案而言,涉案房屋系王-明父親在王-明婚前出資購買,居委會出據的收款單據也載明交款人為王-明父親。后王-明父親將房屋權屬登記在王-明個人名下,應視為對王-明一方的贈與。
“本案中,王-明父親買房時對外借款10萬元,后來王-明和季-紅共同還款。”辦案法官介紹,由當初27萬余元的房子增值到了55萬元,相應地,借款10萬元也應增值到25萬元左右。“這增值的25萬元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理論上應該均分,但是由于房子歸男方,應適當地對女方給予補償,因此酌定王-明給付季-紅房屋補償款25萬元。”法官說。
【法制法規】
對于結婚后父母出資購房的情況我國法律有哪些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該法第十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結論】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累計積分的周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28工作時猝死怎么賠償
2020-12-26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同等責任書我簽字了對方不給錢怎么辦
2021-02-20填寫支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1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什么時間可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1-03-14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什么責任
2021-01-11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2020-12-19對方虛假數據下簽的合同有效嗎
2021-01-10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買賣村民自住房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07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