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繼承的區別是什么?
1、主體不同。遺囑的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中的一個人或是數人(都屬于公民);后者的受遺贈人是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不限于公民)。
2、主體承擔的義務不同。遺囑的繼承人不僅有權繼承遺產,而且還要負責清償被繼承人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而受遺贈人一般不需要承擔清償遺贈人債務的義務,但受遺贈人須在遺贈人的稅款債務清償后,才能接受遺贈的財產,如果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受遺贈人無權接受遺贈,但受遺贈人不負有清償的責任。
3、取得遺產的方式不同。遺囑繼承人可以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從而取得財產;而受遺贈人則一般不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是從遺囑執行人或遺囑繼承人那里取得遺產。
4、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遺囑繼承人需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不表示放棄的,視為接受;受遺贈人應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的表示,如不表示,視為訪放棄接受遺贈。費用是不要的。如果公證的要交很少的費用。
二、繼承法的繼承順序如下: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10條的規定,我國的法定繼承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法》第12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的繼承人不能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的繼承人,或者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全部放棄繼承權或被剝奪繼承權的,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才能繼承遺產。
法定繼承的順序,就是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的先后次序。被繼承人死亡后,并非所有的法定繼承人都可以同時繼承遺產,而是要按照法律所規定的先后順序,依法繼承
繼承遺產的方法是比較多的,但法定繼承人也沒有權利強迫當事人立遺囑或者寫遺贈,在當事人沒有遺囑或遺贈的情況下,也只能按照法定繼承順序繼承遺產。另外對于受贈人來講,知道遺贈以后的兩個月之內需要做出意思表示,沒有任何表示的就代表放棄了遺贈。
法定繼承人分配比例是怎樣的
法定繼承中,遺產分配的比例是多少?
法定繼承遺產分配比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先訴抗辯權
2020-12-15醫療糾紛訴訟前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2021-01-26法律是如何規定拘役的
2020-12-22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也談無證駕駛造成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1-01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雙親死亡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誰
2020-12-04農村開荒地能不能流轉
2020-12-14住宅改為營業房,遇到拆遷該如何補償
2021-01-09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包含哪幾個部分
2021-02-05拆遷戶工作證明如何寫以及遷戶口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0常州非住宅實施現房銷售詳解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