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張-梅和僑生婚后生有一個女兒。孩子出生后,張-梅就辭掉工作,專職在家照料女兒。然而好景不長,張-梅偶然發現丈夫僑生早在他們結婚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與公司的女同事佟小姐發生了出軌行為。在雙方家人的勸說下,僑生多次承認錯誤,保證以后不再沖動犯錯。張-梅原諒了丈夫。但一年后張-梅再次看到丈夫的手機中出現了與第三者齊小姐互發的曖昧短信,二人又爭吵起來。對于這次婚外戀,僑生不僅沒有主動認錯,此后還夜不歸宿。今年年初,雙方協商離婚,但對于如何分割財產,張-梅和僑生卻產生了重大分歧,分歧主要涉及三處房產。
第一套房屋位于北京市的海淀區。這是張-梅和僑生婚后全款購買的,并取得了房產證,登記在了僑生的名下。僑生認為:“購買此房時我父母出資130萬元,張-梅的父母出資20萬元,現房屋價值290萬元,父母出資部分是夫妻共同債務,所以我要求還清各自父母的債務后再依法分割這套房產。”張-梅認可雙方父母的資助行為,但不認為這些錢款是夫妻共同債務,“因為當時父母出資時并沒有說是借款,也從未要求償還,因此這些錢款應視為父母對子女的贈與。這套房屋應該完全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第二套房屋位于朝陽區。這是僑生婚前貸款購買的,目前貸款已經還清,該房屋也登記在了僑生的名下。僑生認為:“這套房屋雖然以我的名義辦理了購房手續和貸款,可實際上是由我父母出資的,婚后也是由我父母以我的名義償還貸款的。所以,該房屋應屬于我父母的財產,我不同意分割!”而張-梅認為:“此房子雖然是婚前購買的,但婚后我們雙方共同還貸80余萬元,對房屋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我們已經結婚5年以上,這房子應該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我要求至少分得一半。”
第三套房屋位于東城區。這是婚后張-梅父母付全款105萬元,以張-梅的名義購買的,現在實際居住使用該房屋的也是張-梅的父母。該房屋的產權證已辦理完畢,登記在張-梅的名下,房屋現價值近300萬元。張-梅認為:“該房屋由我父母全資購買且長期居住,并附條件贈與我個人所有,并非夫妻共同財產,我不同意分割。”她還出示了其父母于購房當日所寫的“贈與女兒張-梅個人所有”的聲明。僑生則認為:“這房子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我要求依法分割。對張-梅所稱的贈與行為,我并不知情,所以那是無效行為。105萬元購房款屬于借款,其余價值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由于雙方分歧很大,無法協議離婚,今年初僑生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于是,憂心忡忡的張-梅向律師求助。
法律分析
為什么同是父母出資購房,可是歸屬卻不同?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錢*志律師說,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夫妻在登記結婚前一方取得的財產屬于婚前個人財產,不因結婚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對于父母的出資購房行為,是屬于借款還是贈與,如果是贈與,是贈與夫妻雙方還是某一方,對此法律也有明文規定,大致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結婚登記前,父母為孩子購置房屋出資的,如無特別約定,該出資應當認定為是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
2.結婚登記前,父母為孩子購置房屋出資的,如果父母明確表示出資是贈與雙方的,該出資歸雙方所有。
3.結婚登記后,父母為孩子購置房屋出資的,如無特別約定,該出資應當認定為是對夫妻雙方的贈與。
4.結婚登記后,父母為孩子購置房屋出資的,如果父母明確表示出資是贈與一方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是受贈方個人財產。
本案中,張-梅婚后購買第三套房屋時,父母出資時明確表示贈與張-梅個人所有,該房屋應屬于張-梅個人財產,該贈與行為即使當時未告知張-梅的丈夫僑生,也是合法有效的,該房屋男方無權要求分割。而張-梅婚后購買第一套房屋時,雙方父母出資時并未明確表示贈與給某一方,也就是說,贈與時無特別約定,應視為對雙方的贈與,該房屋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情況不同房產歸屬不同
婚姻家庭法專業的錢*志律師給張-梅提供了如下意見:
僑生違背夫妻之間應相互忠誠的義務,先后兩次與婚外異性發生婚外戀關系,存在嚴重婚姻過錯,法院在分割共同財產時應對女方張-梅予以酌情照顧,以體現司法的公平公正以及對善良的女方、弱者張-梅的保護。
本案中第一套房屋,是雙方婚后在雙方老人的資助下購買的,無貸款,為孩子上學提供方便。雙方老人資助的部分款項,完全屬于對夫妻雙方的贈與,是老人對孩子的心意,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本著照顧女方及孩子利益的原則依法分割。
第二套房屋是僑生婚前購買,婚后夫妻共同還貸,對于還貸款項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
第三套房屋是女方張-梅的父母為改善自己的住房條件決定購買的,老人就只有張-梅一個女兒,張-梅父母決定將此房屋登記在獨生女兒張-梅的名下,并在購房時寫下書面贈與協議,將這套房屋全部贈與愛女張-梅個人所有,寫下贈與書時有第三人,即開發商售樓人員進行了見證。因此,該房屋應完全屬于女方張-梅個人財產,并非夫妻共同財產。法院經過開庭審理,最終采納了代理律師的意見,判決第一套房屋歸張-梅所有,張-梅支付僑生相應的房屋折價款;第二套房屋歸男方僑生所有,僑生支付張-梅相應還貸款項。第三套房屋屬張-梅的個人財產,歸張-梅個人所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
2021-02-16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集體房產證的房子能過戶到兒子名下嗎
2021-02-04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被保險人權利之法律規定
2020-12-27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租賃承包地后未兌現租金又轉租他人,農戶能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