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民事訴訟還沒有完結是時候,民事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卻因為某些原因死亡了,那么在這個民事訴訟中,死亡的當事人的訴訟地位能不能被他的繼承人繼承呢?
公民在民事訴訟正在進行的過程中死亡,其繼承人能否繼承其在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也就是繼承人能否繼承其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資格?一般說來,民事訴訟的法律地位是可以繼承的。對此,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第1款作了明確規定,只要死亡的一方當事人的繼承人表明要求參加訴訟,就可以取代原當事人的法律地位,繼續進行訴訟活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4條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有繼承人的,應由人民法院裁定中止訴訟。同時人民法院應及時通知該繼承人作為當事人繼續參加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繼續參加訴訟的繼承人有效。這更加清楚地表明了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是可以繼承的。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也即,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但并非所有的民事訴訟法律地位都可以繼承,能繼承的必須是雙方爭議的標的是可以繼承的。如雙方爭議的是金錢、房產等,繼承人可以繼續進行訴訟。若雙方爭議的標的是專屬于被繼承人的,如爭議的是關于被繼承人的婚姻關系、收養關系是否維持,則這些關系會隨當事人的死亡而消滅,繼承人對此類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可能繼承。
以上是律霸小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瀏覽!
:
非婚生子有繼承權嗎?
遺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怎么繼承房產并繳納稅費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地址可以是住宅嗎
2021-02-01如何寫法律意見書
2021-01-10借款到期前保證人去世,繼承人要承擔保證責任嗎
2020-12-15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當事人在不知情下被簽合同有效嗎
2021-01-2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復核申請書范本如何寫
2020-11-14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