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之規(guī)定,離婚案件中當事人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自己意思的以外,仍然要出庭參加訴訟,如果確實有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從該條規(guī)定的內容來看,離婚案件以雙方當事人必須親自到庭陳述自己的意見為原則,在當事人能夠表達自己意思的情況下,出庭應訴是離婚案件當事人的義務,不能僅由訴訟代理人進行代理。同時,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也規(guī)定,原告在經傳票傳喚后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結合這兩條法律規(guī)定來看,原告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簽收法院的開庭傳票后,如果確實有無法到庭的客觀事由,應該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理由成立的即可依法延期處理。沒有特殊情況或者有特殊情況而事先又未提出書面意見,那么可以按撤訴處理。
法理依據
離婚案件是身份關系的變更之訴,它不僅關系到婚姻關系的存廢,而且涉及家庭矛盾的化解和社會的穩(wěn)定。從立法層面來看,我國對婚姻關系的解除所持的態(tài)度是審慎的,司法實踐中對這類案件的處理也比較慎重,因此坊間也有“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之語。這是立法和司法的態(tài)度,具體到一件離婚案件中,婚姻關系的解除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被告雙方感情是否破裂。但是,原被告感情狀況如何,是否有感情基礎,除了原被告自己外,包括訴訟代理人在內的第三人是無法完全知曉的。從常理來看,當事人和委托代理人是不能等同的兩個身份概念,委托代理人所掌握的情況大量來自于委托人的一面之詞,無法對真正情況作全面的了解,如果沒有原告本人的陳述,代理人根本無法就具體事實來陳述和發(fā)言,那么案件事實也就很難查清。同時,從原告的角度來說,作為訴訟的發(fā)起方,本應積極準備訴訟,方便法院查明事實早日裁判。但在開庭之前不說明無法參加訴訟的客觀事由,開庭之日也不積極履行出庭應訴之義務,其行為是一種消極處分民事訴訟權利的行為,行為人應該對自己的處分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負責,按自動撤訴處理就是要讓原告擔負這份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征地果樹補償標準
2021-02-06董事局和董事會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3-04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對指定管轄不服的怎么辦
2021-03-23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勞動合同續(xù)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fā)放嗎
2021-03-01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關于規(guī)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