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提出工傷認定的請求被受理后,都會被認定為工傷,有些只會被視同為工傷,那么被視同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根據規定,被視同為工傷,同樣可以提出做工傷鑒定的請求,被視同工傷而不是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呢?
一、被視同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職工或者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二、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而不是認定為工傷的
理的時間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加班時間、緊急處理工務時間以及生產設備的搶修時間。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時間是指不按照國家法律規定,雇主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使雇工超時工作的時間。對于工作場所的理解,是指職工從事職業活動的實際區域,它分為固定區域和不固定區域。固定區域是指職工日常工作區域,包括單位所在地、單位附屬地以及戶外經常性固定區域,如郵遞員、送票員所在工作區域等。不固定區域則是指修理工、電工、船員、新聞工作者日常不確定的工作區域。對于工作原因的理解,是指雖然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但從事的是與本職工作無關的活動,這種情況不能作為工傷處理。《條例》規定了工傷申請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是工傷職工的法定權利。申請時效設置為1年,就是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生產權利,為有關部門搜集證據提供一定的時間,同時也使職工得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一般在民法中,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在工傷認定中,則采取“舉證倒置”的原則,即當職工或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而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用人單位必須舉證,否則,就認為職工是正確的。
《條例》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認定申請時限
⑴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時限:30日,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算。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至于何為“特殊情況”及何為“適當延長”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酌情認定、決斷。上述期間內,用人單位未申請工傷認定的,受傷害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始得直接申請工傷認定。
⑵受傷害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時限:1年,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算。該期間為除斥期間。
職員在拿到認定結果后,若不滿意,且掌握了確切的證據,那么,可以向認定機構提出再次認定的請求,若證據足以推翻之前認定的結果,認定請求是會被受理的,否則一般不會被受理。
工傷中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多少
應該去哪兒申請工傷認定,如何認定
十級工傷保險賠償標準2020年的新內容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保障執法的主要方式有什么
2021-01-11債的保全是指什么,債的擔保指什么
2021-01-05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18能否追索以前未履行的贍養費
2021-03-26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未簽訂借款合同發生糾紛要去哪里起訴
2021-01-01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嚴厲打擊對婦女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
2020-12-24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0-12-26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