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十條確定了認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六個因素。這對認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有指導意義,結合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特點,我們可以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認定標準和應考慮的因素。
1、法定因素。
(1)過錯方的過錯程度。離婚精神損害行為中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其中過失包括推定過失的情形。根據過錯方的過錯程度不定來確定賠償的數額,過錯與責任呈正向關系,所以故意侵權造成的精神上的損害要比過失侵權造成的精神上的損害要大,因此對故意侵權的賠償數額應大于過失侵權的賠償數額。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斷過錯方的過錯時,不僅僅從過錯方的主觀狀態來考察,而主要從行為的過錯性質來認定。所以,除特殊情況外,導致行為過錯的主觀原因,不應作為減免責任的法律依據,法官的審理重點應是法定過錯行為。
(2)侵害行為的具體情節。包括過錯方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根據這些具體情節惡劣程度可以確定損害事實的大小,從而為確定具體賠償數額提供依據。
(3)損害結果的嚴重程度。這是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主要依據。根據損害后果的輕重,可確定賠償責任和賠償數額的大小。侵權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亦可作為確定賠償責任大小的理由。這種結果包括受害人的精神狀態、健康狀況以及造成的社會影響。
(4)過錯方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在認定賠償金額時也應作為法定因素予以考慮,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將來案件執行的可能和判決的嚴肅性。如果過錯方的經濟能力不足以承擔賠償或賠償能力有限,那么應適當減少賠償的數額。
2、酌定因素
(1)加害人的具體情況。所謂加害人的具體情況就是要考慮加害人的社會地位、社會影響能力等。在實際生活中,導致離婚的過錯方多是一些在經濟上具有明顯優勢、社會地位較高的“成功人士”,往往引起的社會影響也較大,所以也有必要對加害人的情況進行分析,以酌定具體的賠償數額。
(2)受害人的具體情況。受害人的具體情況主要是指受害人的社會地位、謀生能力、年齡、健康狀況和經濟來源等情況。在《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中,明確了要考慮侵害人的經濟能力,但在司法實踐也應考慮到受害人的經濟能力。如果受害人的經濟狀況較差,也應適當提高賠償的標準。同時,還應考慮到受害人在這一過程中,是否有過錯以及過錯的大小。
(3)當地平均生活水平。如前所述,我國各地生活水平不平均,差異較為明顯,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也有一定的影響。法官應充分地考慮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并結合其他因素確定最終的賠償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網絡上采用別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2-05小區收費停車場被盜無監控如何維權
2021-02-01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女婿要給贍養費嗎
2020-11-15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子公司是否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資格
2021-01-22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分紅保險的投保方法有哪些
2020-11-16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全國沒有統一的拆遷補償標準,那該怎么補償
2021-02-05拆遷安置回遷房公攤面積怎么計算
2021-01-13房子折遷款多久能下來
2021-01-23拆遷時戶主是誰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0-11-21農村拆遷安置小區回遷房如何購買
2020-12-25國際港務區拆遷后居民戶口能安置嗎
2021-01-30拆遷合同可不可以轉讓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