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能成為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理由如下:
一、法律設定學校與監護人制度的功能不同
設定監護人制度的目的主要是提供財產以保障未成年人生活、接受教育,同時管理、教育未成年人的生活,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為主;而設立學校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的教育和價值觀念的培養。
二、學校不具備監護人的某些資格
如代為管理未成年人的財產,在未成年人涉及訴訟時,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代為訴訟,為了該未成年人的利益,處理未成年人的財產等,代為從事上述這些行為的資格只有監護人才能享有。
三、承擔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不同
監護人承擔的是一種過錯推定責任,即只要監護人不能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在被監護人對他人造成侵害時。都要承擔賠償責任。而學校則不同,學校承擔的是過錯責任,即只有學校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學校才能承擔責任,對于此點,下面還要探討,在此不再熬述。
四、我國法律明確學校不能成為監護人
我國法律規定了監護人的產生資格,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監護人,根據《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只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戚、朋友、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可以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成為監護人,學校顯然不在此列。
根據2002年6月25**教育部發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7條第2款的規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學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根據此規定,學校不是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的監護人,學校不承擔全部監護職責,但學校可以接受委托,承擔部分監護職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3條規定:“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根據這一法律規定,一是確認了監護職責可以委托給學校的法律制度;另外將監護職責委托給他人的情況分為部分委托和全部委托兩種。全部委托,如監護人在自己出差以后,將監護職責全部委托給父母或者其他親戚、朋友,學校接受的不是全部委托,只是部分委托。學校承擔的是過錯責任,而非過錯推定責任或者嚴格責任,因為學校不是監護人,無法按照監護人承擔責任的原則來要求學校,而監護人承擔的是過錯推定責任
綜合以上介紹,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相應的規定,學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未成年監護人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罪免處能考公務員嗎
2021-02-20擔保合同有不安抗辯權嗎
2020-12-27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辦酒不領證算結婚嗎
2021-03-05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可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單方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