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節(jié)錄(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正,修正后自2008年4月1日起實施)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jiān)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一百七十條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一百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第一百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一百七十三條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jiān)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一、公民
(一)關于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問題
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開始。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準;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y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準。沒有醫(y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有關證明認定。
4.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進行的民事活動,是否與其精神健康狀態(tài)相適應,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相關聯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狀態(tài)能否理解其行為,并預見相應的行為后果,以及行為標的數額等方面認定。
5.精神病人(包括癡呆癥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知其行為后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或者比較重大的行為缺乏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并且不能預見其行為后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高空墜物屬于什么傷害
2021-01-05傷殘等級重新鑒定司法流程
2021-01-31農民工死亡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8什么叫國家賠償
2021-01-11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1-20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jiān)護人嗎
2021-02-03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房產中介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19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xù)是什么
2021-03-01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勞動關系轉移協議
2021-01-09企業(yè)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