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土地屬于法律客體嗎?
土地屬于法律客體,法律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事務或標的,包括物、人身、行為結果和精神四大類,而土地是屬于物這個類別的,法律關系的客體,又稱權利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是多方的,因而法律關系的客體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一般來說,法律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非物質財富和行為結果三類。
二、法律客體的主要類別有哪些?
1. 物。法律意義上的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支配的、在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觀實體。物要成為法律關系客體,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應得到法律之認可。第二,應為人類所認識和控制。第三,能夠給人們帶來某種物質利益,具有經濟價值。第四,須具有獨立性。至于哪些物可以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由法律予以規定,但這樣幾種物不得進入國內商品流通領域,成為私人法律關系的客體:人類公共物或國家專有之物、文物或貴金屬、軍事設施、武器、危害人類之物。
2. 人身。人身是由各個生理器官組成的生理整體(有機體)。但須注意的是:第一,活人的 (整個)身體,不得視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物權、債權和繼承權的客體。第二,權利人對自己的人身不得進行違法或有傷風化的活動,不得濫用人身,或自踐人身和人格。第三,對人身行使權利時必須依法進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權的界限,嚴禁對他人人身非法強行行使權利。
3. 精神產品。精神產品是人通過某種物體或大腦記載下來并加以流傳的思維成果。精神產品屬于非物質財富。我國法學界常稱為“智力成果”或“無體財產”。
4. 行為結果。在很多法律關系中,其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的是行為結果。分為兩種:一種是物化結果;另一種是非物化結果。
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土地的相關屬性和規定,對于涉及到土地的相關民事糾紛或者法律責任的認定,應當按照法律客體的認定情況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因為土地的相關法律效力而對于造成了嚴重的違法事實,還需要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是多長
土地開發建設補償協議怎么寫?
土地使用證如何過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體工商戶稅收標準是什么
2021-02-26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被監護人長期遭受監護人虐待的能否申請更換監護人
2021-02-16什么時間可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1-03-14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收費停車場車被劃 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找保管人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