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原告李某(女)與被告隋某(男)于1991年登記結婚,1993年3月生育一女隋某某,后由于原、被告性格不合,經常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2007年4月李某離開父女兩人去外地,與隋某分居生活。李某離家后,女兒隋某某即到外面打工,靠自己掙錢和親屬的接濟照顧維持生活。2009年4月,李某向法院起訴離婚。庭審中,男方隋某表示同意離婚,其女兒隋某某表示要自己一人獨立生活,不要父母撫養。因此,李某和隋某均以女兒主動放棄被撫養權為由,要求法院同時判決不承擔女兒的撫養義務。
【審判】經審理,法院判決李某、隋某均應依法承擔對其女兒的法定撫養義務。
【點評】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子女主動放棄被撫養權,父母可否不承擔撫養義務。根據我國《婚姻法》第36條的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可見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是法定的,當事人無權協議放棄該義務。《民法通則》第11條第2款規定:“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12條第l款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本案中,隋某某雖已滿十六周歲,但并不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其還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放棄被撫養權這種對其有重大影響的民事行為,超出了她所能處理的能力,不應由其自主決定,雖然法院對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的問題上,可以考慮十周歲以上子女的個人意愿,但考慮他們的個人意愿并不是可以允許他們隨意放棄法定明被撫養權,盡管其父母作為監護人同意了,但同時也違反了《民法通則》第18條的規定,即:“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其同意無效。因此,法院從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角度出發,判決李某、隋某對其承擔撫養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20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財產保險合同中給付保險賠償金須遵守哪些原則
2021-01-01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契約解除權 PolicyRescissionRight
2020-11-14拆遷補償方案應該具備哪些內容
2021-01-03房地用途不一致,征收補償標準應怎樣確定
2021-02-05拆遷契稅有哪些征稅的依據
2021-01-17暴力拆遷需要承擔哪些刑事責任
2021-01-02安徽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2021-01-31南昌房屋拆遷是如何補償的
2021-03-26拆遷獲得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需要納稅嗎
2020-11-16臨時征地青苗費賠多少錢一畝
2021-02-14桂林征地補償多少錢一畝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