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三大訴訟法都把證人證言作為證據之一,但對什么是證人及證人證言沒有明確定義。一般認為,所謂證人是指知曉案件情況并在庭審或訴訟過程中向司法機關提供證詞的人。訴訟中要想作為證人,那就要先滿足證人資格,究竟法律中規定的證人資格是什么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證人資格是什么
1、證人必須是自然人,并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在訴訟角色上,了解案情的人(如法官、檢察官、公安機關、鑒定人等)應當優先履行證人義務。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是,雖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如果能夠辨別是非并能夠將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準確表達出來,如盲人講述所聽到的情況,聾、啞人講述所看到的情況等,依法也可以作為證人。對于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
二、證人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要成為訴訟中的證人,適格的條件有四個:
1、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況。知道案情是指證人直接憑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感知案情的人,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聽說,據說等的間接感知。
2、能正確表達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做為證人,證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進行相關陳述的人,因此,這就要求證人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便真實、清晰地表達所感知的案件事實。
3、能正確認識作證的法律后果。
4、訴訟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只要同時具備這四條,不論國籍、種族,性別,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為民事訴訟中的證人,但是,在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擔任法官、陪審員、鑒定人、法警、翻譯人員、律師,不能同時定為該案的證人,因為那樣便會造成角色沖突,不利于公正原則的實現,也不利于訴訟程序的維護,做為案件的當事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沖突,也不能做為證人。
應注意的是,證人因作證而遭侮辱、誹謗、毆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擊報復時,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法律保護,也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因法庭要求出庭作證所支出的費用和受到的損失,如誤工工資、誤工補貼、差旅費等。以上分享的知識內容可能較為簡略,要是還不能解開你的疑惑的話,可以咨詢我們律霸網站的律師,尋求更全面的解答。
證人證言怎么質證,它的質證規則是怎樣的
證人證言屬于什么證據
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晚上擾民該向哪里投訴
2020-11-16商標字型相似是否構成侵權商標罪
2021-03-19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商鋪可以贈予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12什么時間可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1-03-14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欠錢不還開庭后如果名下沒有財產怎么辦
2021-01-09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企業團體意外險理賠內容有哪些
2021-02-07保險受益人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22隱瞞重大病情投保的理賠時要怎樣處理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保險利益原則有哪些
2020-11-12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