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本國訴訟,涉外訴訟因其具有的涉外因素,而導致其本身的訴訟規則具有特殊性,比如涉外訴訟中的證據規則。涉外訴訟在提供證據時,可能面臨域外調查取證的問題,同時,也會面臨對于域外的證據的證據效力問題,今天律霸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證據規則涉外的一些問題。
一、域外調查取證規則
我國涉外民事訴訟域外調查取證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行:一是依照我國締結或者所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途徑進行;二是沒有條約關系的通過外交途徑進行;三是對居住在國外的我國公民進行調查取證,可以通過使領館進行。人民法院在請求外國法院進行調查取證時,應該查對我國與被請求國之間有無司法協助協議,是否共同參加共同的國際公約,以及各自保留的內容和要求。
(一)國際公約中有關域外取證的程序
我國1997年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下稱《取證公約》),該公約規定,每一締約國的司法機關可以根據該國的法律規定,通過提出請求書的方式,請求另一締約國主管機關調取有關民商事司法程序所需要的證據。請求仍然需要通過每一締約國應指定一個中央機關負責接收來自另一締約國司法機關的請求書,并將其轉交給執行請求的主管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指定司法部為負責接收來自另一締約國司法機關的請求書,并將其轉交給執行請求的主管機關的中央機關。請求書應直接送交執行國中央機關,無需通過該國任何其他機關轉交。請求書應載明:
(1)請求執行的機關和被請求執行的機關;
(2)訴訟當事人的姓名和地址,及其代理人的姓名和地址;
(3)需要調取的證據的性質,及有關的一切必要資料;必要時,請求書還應特別載明:
(5)需詢問的人的姓名和地址;
(6)需向被詢問人提出的問題或者對需詢問的事項的說明;
(7)需檢查的文書或者其他財產,包括不動產或動產;
(8)證據需經宣誓或者確認的任何要求,以及應使用的任何特殊格式;(9)需采用的特殊方式或者程序。如果中央機關認為請求書不符合本公約的規定,應立即通知向其送交請求書的請求國機關,指明對該請求書的異議。
執行請求書的司法機關應當適用其本國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但是,該機關應采納請求機關提出的采用特殊方式或者程序的請求,除非其與執行國國內法相抵觸,或者因其國內慣例和程序,或者存在實際困難而不可能執行。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機關可以采取適當的強制措施。
在請求書的執行過程中,有拒絕作證的特權或者義務的有關人員,可以拒絕提供證據: (1)根據執行國法律,或者(2)根據請求國法律,并且該項特權或者義務已在請求書中列明,或者應被請求機關的要求,已經請求機關另行確認。
(二)駐外使領館的域外調查取證
我國對上述公約的第二章《外交官員、領事代表和特派員取證》,幾乎全部作了保留,但是第15條卻獨屬例外。根據該條規定,在民事或者商事案件中,我國的外交官員或者領事代表在另一締約國境內其執行職務的區域內,可以向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當事人在不采取強制措施的情況下調取證據,以協助我國法院中正在進行的訴訟。同樣,我國也允許締約國的外交官員或者領事代表實施的取證行為。《民事訴訟法》第263條第2款已經規定:“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可以向其本國公民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但是不得違反我國法律,不能采取強制措施。”除《取證公約》規定的涉外調查取證和使領館對本國公民的調查取證外,我國不允許外國機關或者個人在我國境內直接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但是經過我國主管機關批準
二、證據提交規則
1.起訴時要證明案件為涉外案件。由于實行涉外案件集中管轄,當事人在提起涉外訴訟時就應當提交有關證據。原告是境外當事人的,應當提供自己的基本情況及主體存在的證明;被告是境外當事人的,人民法院應在受理原告起訴后依法送達。送達后,如果對被告的主體資格產生疑問,應當要求被告提供其主體存在、變化的證明。被告沒有在法定期限內應訴答辯或者送達不能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缺席審判。
2.在域外形成的證據要經過公證。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第11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在我國領域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并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但如果其所在國與我國沒有外交關系,則該證據應當經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再轉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認證。”但是對于用于國際流通的商業票據、我國駐外使領館取得的證據材料以及當事人沒有異議的證據材料,則無需辦理公證認證或者其他證明手續。
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外商事案件中,對于當事人提供的境外證據,即使已經履行了公證認證或者其他證明手續,也應當在庭審中質證,以確定有關證據材料的證明力。
不過,在下列情況下,境外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無需辦理公證認證或者其他證明手續:第一,在我國境內有住所的境外當事人提交的授權委托書、法定代表人(代表人)身份證明;第二,外國自然人作為原告親自到庭起訴而提交的個人身份證明;第三,境外當事人在辦案人員面前簽署的授權委托書;第四,通過雙邊司法協助協定或者外交途徑取得的證據材料;第五,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取得的證據材料。
3.證據必須附中文譯本。當事人為訴訟目的而提供的所有外文資料,均需要附中文譯本。對于當事人未附中文譯本的外文資料,人民法院可以不作為證據使用。
4.舉證責任的分配應當適用法院地法。我國司法實踐認為,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屬于程序問題。涉外商事糾紛案件的當事人雖然在合同中約定了準據法,但舉證責任及其后果均應當適用法院地法,而不應當適用當事人約定的合同準據法。
5.外國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不能直接作為我國法院認定事實的依據。對于外國法院做出的民商事判決,除有關判決已為人民法院承認或者當事人認可外,人民法院不能直接采用外國法院判決。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證據規則涉外時,涉外訴訟中在涉及調取證據時,主要有三種途徑。可以根據國際公約的程序進行調取證據,或通過駐外的使領館進行調取。在提交證據時,應當注意,在域外形成的證據應當經過公證,同時要提供中文的譯本。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泰州律師。
刑事證據規則的意義是什么?
間接證據證明力是怎樣的
案卷外證據排除規則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集資公司高管會認定為犯罪嗎
2021-01-14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2-12林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01拆遷補償協議是不是買賣合同
2021-01-03戶口已經遷入城市,宅基地會收回嗎
2021-03-19宅基地沒有蓋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