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作為一種法律義務,是無條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無論經濟條件、勞動能力如何,也無論是否愿意,均必須依法承擔撫養義務。而幫扶與撫養不同,幫扶僅是一般親屬間的幫助行為,沒有法律上的強制性規定。
案情
黃某,1990年喪母,父親再婚,一家6口生活拮據。黃某的伯父黃和嬸子李某便將其接到自己家里撫養,并為黃某辦理了戶口,一起生活到2008年。后因黃某的戀愛遭到李某反對,黃某離開了李某家,現黃某與李某形同陌路。故李某將黃某訴到法庭,要求黃某給付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精神撫慰金等。
法院審判
原告李某與其丈夫先是為被告黃某申請辦理農轉非戶口,后又給其提供到洛陽上學的機會,畢業后又幫助被告安排工作,后費盡周折,將被告調換工作崗位,所有這一切并不是當時的每一個父母都能給予子女的,但原告夫婦與被告僅是伯父、伯母與侄女的關系,對被告并沒有法定的撫養義務,但是出于親情,已對被告完全盡了幫扶義務,形成的是幫扶關系。故法院結合當事人的經濟來往情況和幫扶情況,判被告黃某給付原告李某一定的補償款。
法官說法
上述案情反映的問題涉及到撫養關系和幫扶關系的區別,本案為幫扶關系,幫扶人為被幫扶人盡了照顧義務,被幫扶人給予應適當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三十條規定,收養關系解除后,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后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因養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除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本案原告及丈夫在對被告的幫扶過程中,精神上、物質上也都作出了極大地付出,得到補償和報答符合人之常理。雖然其親情與付出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現因雙方關系惡化,原告認為其付出應該得到經濟上的補償并無不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訴訟程序有哪些
2021-02-162020交通事故索要醫療賠償要注意什么
2021-02-02遭人辱罵如何維權
2021-03-01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接管決定應載明內容
2021-02-22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將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合法
2020-12-29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車子被砸保險公司可以不理賠嗎
2020-12-25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什么是拆遷主體資格,誰具備拆遷主體資格
2020-12-22拆遷安置房如何納稅
2020-12-13農村拆遷賠償條款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