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中斷和重新計算的條件是什么?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有相關的條件限制的,具體情況上應當由司法機關在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后作出認定,特別是對于訴訟時效中斷后,可以對訴訟時效屆滿的訴訟案件再次進行訴訟處理,所以可以認定為有效延長訴訟時效的一種方式。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020-12-02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30民法典草案中婚姻家庭篇都有哪些新規定
2020-12-16可以以管理能力出資成立公司嗎
2021-03-07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再婚婚前房產協議書格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25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
2020-12-25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出租車全責拒賠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0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第二輪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22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關于國家鼓勵開荒地的政策
2021-01-11拆遷可以強制斷水斷電嗎
2020-12-15口頭約定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有效嗎
2020-12-20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一的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