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回避主體是誰?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回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于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二、回避方式和程序是什么?
《民事訴訟法》粼5條規定,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可見我國回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并用。自行回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回避則是僅屬于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三、民事訴訟中有哪些回避事由?
《民事訴訟法》第5條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作為回避事由:
1、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
綜上所述,當辦案人員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利害關系時,需要主動自行回避。民事訴訟法回避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相關人員應該在庭審之前提出回避申請,并說明事由,法院會在三日給出答復。要是對決定不服,還可以提出復議的申請。
?民事訴訟中抗訴程序是怎樣的?
?在民事訴訟財產保全的范圍是哪些?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侵權責任采過錯原則歸責嗎
2021-02-17驗資戶的資金如何轉出
2021-03-09花錢保外就醫容易嗎
2021-03-19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
2021-01-16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提車保險有哪些
2021-03-14什么是保單現金價值呢
2021-03-17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不服征地拆遷補償方案,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0-12-11營業房拆遷可以按照商鋪拆遷來補償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