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羅莊區律師 長寧縣律師 南康律師 安吉縣律師 赫山區律師 興國縣律師 嘉善縣律師
在民事訴訟案件中有些證人會為當事人提供不屬實的證言,為當事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此類行為違反我國的法律法規,情節嚴重者會追究其法律責任。但是隨著法院調查周期的縮短,做偽證的行為增多,我們應該增強法律,健全法律法規,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那么如何杜絕在民事訴訟作偽證呢?律霸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一、我國偽證行為增多的原因
(一)我國法律規定不健全
1、刑法規定不嚴密。在刑法中對民事偽證行為加以規定的只有《刑法》第307條,“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從本條文中可以看出,刑法并沒有將民事訴訟當事人自己偽造、毀滅重要證據而妨害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行為規定為犯罪。故根據我國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可知民事訴訟當事人自己實施的偽證行為并不構成犯罪。
2、民事訴訟法規定不嚴密。《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對在什么情況下罰款、什么情況下拘留、由誰來認定和制裁、程序如何啟動等好多問題,我國法律均沒有作出明確規定。這就造成了現實中的兩種極端,一種是亂處罰,一種是不處罰。
(二)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不完備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現在重點就在于這個“確有困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六條之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筆者認為,第一,規定不夠細致。法律規定證人有義務出庭作證,也規定了可以不出庭作證的正當理由。但是對這個“確有困難”規定的過于籠統,比如年邁應為多大歲數以上,行動不便要達到什么程度,特殊崗位的范圍等等沒有做出細致規定。第二,立法空白。對證人無正當理由或未經法庭許可而拒絕出庭作證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可以對其采取什么強制措施和處罰措施等并無規定。將這些全部交由法官自由裁量,實在不妥。
(三)我國民訴法中無證人宣誓制度
所謂的證人宣誓制度,是為了增強證人作證的嚴肅性,而由證人在出庭時所做的對愿意如實作證和作偽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一種保證。目前世界各國的程序法中一般都有關于證人宣誓的規定。因為按照普通法,證人必須作出說真情的宣誓,才能聽取他的證言。而我國沒有這項制度。證人對出庭作證的意義和作偽證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沒有充分認識,有時會產生無所謂的態度和僥幸心理。
(四)證人的法制觀念不強
現在證人大致有以下幾種心理:
(1)應當事人的要求而提供偽證。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礙于親戚朋友的情面,有的是因為利益的驅動,有的則是迫于暴力脅迫等等。
(2)證人不出庭作證。有的是害怕自己因出庭作證而被對方當事人報復,有的是擔心自己利益受損而得不到補償而不愿意出庭作證等等。
證人提供偽證,造成了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的背離,嚴重干擾了法官對案件的正確認識,影響了司法審判的正常進行,導致冤案、錯案的發生。證人不到庭,則法官和對方當事人無法了解取得證言的途徑、方式等,僅僅靠一紙在庭外形成的證言,其客觀性、真實性、合法性都讓人難以置信。
二、對我國偽證行為的立法建議
(一)完善我國法律對偽證行為的處罰
1、完善刑事責任。筆者認為,對民訴中的偽證行為追究刑事責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增加作偽證的成本,從而有效遏制偽證行為。具體做法有:第一,將《刑法》第305條偽證罪的適用范圍擴大到三大訴訟。第二,在《刑法》第307條中,增加當事人自己實施偽證行為為犯罪的規定。
2、完善民事責任。完善《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的規定。
(1)將實施偽證行為“可以”進行處罰更改為“應該”進行處罰。
(2)將規定細化。第一,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程度的標準。
3、增加行政責任處罰。我國對民訴中的偽證行為并沒有規定行政責任。筆者認為,為了加大對民訴中偽證行為的打擊力度,應當增加偽證行為的行政責任。對于在民事訴訟中作偽證的證人,司法機關可以建議其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如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對于作偽證的鑒定人,司法機關應當通知司法行政部門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如罰款、吊銷執照等。
(二)完善我國的證人出庭作證制度
我國法律雖然認定了證人出庭作證是常態,書面證言是例外。但是其規定還有不足,筆者建議進行如下改進:
1、對于證人不出庭作證情況的規定。首先,對于我國法律現已規定的“確有困難”進行細致規定。如年邁要到80歲以上,體弱要有醫院開具的證明。對特殊崗位應做具體的限制性規定。其次,增加可不出庭作證的情況。筆者建議增加以下幾點:
(1)控辯雙方對書面證言無爭議的;
(2)雖對某一證言有爭議但其他證據可以證明清楚的;
(3)眾多證人證明同一事實,選擇有代表性的證人出庭作證,其他證人可不出庭的。
2、對證人無正當理由或未經法庭許可而拒絕出庭作證作出規定。筆者認為,此時可以參照外國法的經驗,對證人采取強制其出庭作證的措施。第一,拘傳。改變現行通知證人出庭的做法,在開庭三日前向證人送達出庭傳票,證人在接到法院傳票后,無法定理由拒不出庭的,法院就以拘傳方式強制其到庭。第二,罰款和拘留。根據具體情況對證人進行罰款或拘留,其數額和天數可以仿照上述偽證行為的規定。
(三)其他制度的完善
1、建立證人宣誓制度。我國法律規定有要求證人在保證書上簽名的具結制度,它的作用是提醒證人明確虛假陳述的法律后果。但證人宣誓制度除此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對證人良知的喚醒。并且,證人宣誓制度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采用。所以,在我國建立證人宣誓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證人人身安全保障制度。證人出庭作證往往受到有關當事人的威脅、打擊、報復。民訴法雖規定了對打擊報復證人者的制裁措施,刑法也規定了打擊報復證人罪,但對其適用條件比較嚴格,對證人的人身保障力度仍不夠。筆者建議,應加大對證人人身安全的保障制度,并且將證人的近親屬也納入保護范圍。
3、加大法制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全民法律意識提高了,公民就會知道作偽證的危害性,就會明白出庭作證的重要性。因此,全民法律素養的提高對從思想意識上杜絕偽證行為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民事訴訟中作偽證不利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損害法律法規的權威。為杜絕作偽證的行為,應該建立完善各種制度,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識。另外在民事訴訟中,法院檢查各類證據時,發現作偽證的行為,務必秉公懲治,減少和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公平公正對待各種案件。
妨礙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有哪些?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是否失效
民事訴訟申請再審有哪些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簽訂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5事實婚姻有什么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2020-12-06結婚前替對方還房貸離婚怎么辦
2020-12-27繼承開庭到判決多長時間
2021-02-05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房產確權后可以變更嗎
2020-12-19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車輛沒過戶怎么簽免責合同
2021-03-04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