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異常立遺囑是否有效
一般情況下是無效的,因為遺囑人訂立遺囑時必須頭腦清醒,能夠分辨自己的行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二、法律依據
《繼承法》第二十二條第1款: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民法通則》第十三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如果遺囑人在訂立遺囑時,有醫院或相關鑒定機構出具的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書的,一般亦認定遺囑人具有遺囑能力。
精神病人具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但是都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如果精神病人能夠部分辨認自己的行為,有部分意思能力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的民事活動必須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否則歸于無效;如果精神病人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是無行為能力人,所有與其相關的民事活動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否則沒有任何法律效力。
自然人是不是精神病人,以及精神健康狀態如何,直接關系到其民事活動的法律效力,關涉重大。精神病人病情,有輕度和重度的,有長期的和間隙性的,有痊愈的和未痊愈的,精神病人的精神健康狀況也與之對應有所不同。對于精神病人的精神健康狀態的判定,還會因判斷人的認知能力、醫療水平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判定結果,這就直接導致精神病人民事活動能力處于不確定的狀態,從而使精神病人所為的一切民事活動的法律效力也處于不確定的狀態,不利于物的流轉與交易秩序的穩定和安全。
因此,各國民法均規定了民事行為能力的宣告制度,規定自然人是否為精神病人以及他的意思能力到底如何,必須由法院依據法定程序認定。同樣,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應當通過法定途徑確定,即便是有長期精神病史的患者,未經法定程序宣告,也不能因此當然否定其行為能力。反之,被宣告為精神病人,精神病痊愈后也要通過法定程序宣告為正常的自然人,否則其行為能力也得不到法律認可。因此,為維護物的正常流轉與交易秩序,在未經法定程序否定自然人行為能力前,精神病人所作民事行為的效力應等同于正常的自然人予以認可。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按照法律規定精神異常的病人一般立遺囑是無效的,因為立遺囑需要具有一定的民事能力的情況下才可以訂立。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增資的流程是如何的
2021-02-14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因感染艾滋病意外險拒賠合理嗎
2021-02-02保險代理合同(四)
2021-02-22車輛發生了保險事故因該怎么辦?
2021-01-31拆遷房的土地出讓金怎么算
2021-03-10在舊房拆遷中怎么來認定被拆遷人
2021-01-08已經財產保全房屋拆遷款怎么辦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