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審判監督程序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關于審判監督程序的法律規定是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人民法院對已經審結的案件發現確有錯誤的,依其審判監督職能,有權對案件提起再審,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 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法定的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和公職人員。依照我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在民事訴訟中有權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和公職人員包括: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和審判委員會,他們共同對本院的審判行審判監督權;最高人民法院以及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不同,其提起的方式和適用的程序也各不相同。
第二, 提起再審的客體必須是人民院確有錯誤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所謂確有錯誤,既包括認定事實的錯誤,又包括適用法律上的錯誤;既包括適用實體法錯誤,也包括法定程序錯誤。對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如未發現錯誤,不能提起審判監督。另外,人民法院對未生效的裁判發現錯誤的,只能通過二審程序糾正錯誤,而不能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
第三, 必須由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組織作出裁定書以決定再審,方能啟動再審程序。
二、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是什么?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我們的國家對于審理案件的時候是存在著兩審終審制度。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對于一審所判決的結果不滿意可以提出上訴,如果你上訴環節已經結束,也就意味著所有的環節已經完成,但是發現確實有錯誤,還可以申請再審。
名譽權糾紛再審申請一定會被受理嗎?
刑訴法押回再審的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人身損害再審案件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官可以兼職做律師嗎
2020-12-21a級通緝令會判死刑嗎
2021-01-22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辦
2021-02-09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執行標的的異議
2021-01-11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冷暴力婚姻要不要結束
2020-11-16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1-02房產無償贈與弟弟需要交什么稅
2020-12-06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