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院聘用書記員做律師是否要回避?
有回避的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本條所規定的離任,包括退休、調離、解聘、辭職、辭退、開除等離開法院工作崗位的情形。本條所規定的原任職法院,包括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曾任職的所有法院。
二、《律師執業行為規范》
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回避制度在我國法律上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其目的在于保證司法的正義,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行為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回避的,可以向法院申請鑒定,并由檢察機關根據實際的審查起訴情況來進行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治安管理案件要立案嗎
2020-12-20刑事案件告狀書怎么寫
2021-02-06個體戶因故停業后該履行哪些手續
2021-01-19股權變更的相關流程
2021-03-13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交通事故受害人可否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0-12-27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勞務合同和就業協議書有什么不同
2021-01-25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