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院聘用書記員做律師是否要回避?
有回避的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本條所規定的離任,包括退休、調離、解聘、辭職、辭退、開除等離開法院工作崗位的情形。本條所規定的原任職法院,包括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曾任職的所有法院。
二、《律師執業行為規范》
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回避制度在我國法律上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其目的在于保證司法的正義,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行為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回避的,可以向法院申請鑒定,并由檢察機關根據實際的審查起訴情況來進行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體戶擅自經營不準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品的如何處罰
2021-01-25企業、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怎樣寫婚外情離婚起訴書
2020-11-11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21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圈地種菜侵占公共綠地違法嗎
2021-03-05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保險合同有哪些類別
2021-02-2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高速公路紅線外多少米是拆遷范圍
2021-03-06一書四方案什么時候公布,在哪里看
2020-12-30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及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3-26如何處理企業因機場占地拆遷補償涉及稅費
2021-02-24房屋拆遷協議書應該怎么寫
2021-03-10南京個人商品房、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土地證辦理資料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