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在哪些情況下回避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注冊商標和原產地標記發生沖突如何處理
2021-03-24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新三板定增對象
2020-12-16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