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屬在法院律師回避嗎?
需要回避,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回避其它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回避情況的認定應當由司法機關來進行處理,涉及到律師不適宜擔任辯護人的,可以由本人提出回避的申請,或者由司法機關對當事人的身份進行認定,如果符合上述情況的,那么為了司法公證是需要要求律師進行回避的。
公證員回避的法定情形有幾種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是什么?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從犯是初犯怎么判
2020-12-02青海省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1-29商標侵權糾紛損害賠償該怎么算
2020-11-19商標續展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1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是什么
2021-03-06合同預期違約的法律后果
2021-02-13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法院起訴離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1-19仲裁授權委托書是怎樣的
2020-12-27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一歲寶寶在商場受傷以后責任歸誰
2020-12-10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關于規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1-01-05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