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庭后補充證據的時間是什么?
案件開庭后,當事人還可以補充證據。如果法院認為該證據對案件有較大關聯性,法院會再次組織開庭舉證、質證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一條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條 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采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
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證人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第四十條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后提出反駁并提出新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
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
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需要明確的是,對于證據的提供一般應當在開庭之前處理,在開庭以后,司法機關雖然也可以補充證據,但相程序還需要召開聽證會來進行認定,在一定程序上影響了司法審理程序,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合法的認定。
刑事自訴案件應提供的證據有哪些?
證人證言屬于什么證據
民事案件沒有證據可以立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過期了怎么打官司
2021-01-15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交通事故賠償是否包括受害人父母的贍養費
2021-03-22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法院可以調取微信聊天記錄嗎
2021-01-24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口頭約定變更勞動合同,其效力如何
2020-11-11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