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案件證人回避的規定是什么?
民事案件證人回避的規定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另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44條之規定,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適用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同時,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9條規定,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因此,證人不適用回避制度,但是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在司法活動中實行回避制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國是一個具有2000多年封建歷史的文明古國,人們的宗法觀念、家族觀念深厚,各種親屬關系和人際關系的交錯重合,重親情文化的傳統對于權力濫用、徇私枉法的滋生,有著很深的歷史影響和廣泛的社會根源。在我國這種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情況下,為保證依法履行職責,秉公辦案,清正廉潔,在司法實踐中科學設計和嚴格執行回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法律上為司法機關清正廉潔創造有利條件。
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任職和執行公務時如何處理與親屬之間的關系,法律有了明確的規定,使其在工作時有所依據,便于擺脫各種關系的干擾,客觀公正,嚴肅執法,秉公辦案。
2、有利于杜絕不正之風。
廣大群眾對利用職權為親友謀私利,“官官相護”,辦“關系案”、“人情案”的現象十分不滿。依法實行回避,可以有效地防止“父子兵”、 “夫妻店”的裙帶網形成,為杜絕各種不正之風和不良傾向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維護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組織人際關系,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沒有嚴格的回避制度,容易造成單位內部各種裙帶關系的產生,派系叢生,相互傾軋,機關陷入復雜的權力之爭,出現嚴重的庸俗作風。同時也為辦理各種“人情案”、“關系案”開了方便之門。有了健全的司法回避制度,就可以有力保證嚴肅執法,排除各種人際關系的干擾。
在當代社會在民事訴訟法當中是存在著回避制度,這也就意味著在相關的訴訟參與人和審判人員或者書記人員存在著一些利益方面的糾紛的時候,必須要予以回避,否則會影響判決的結果發生,這樣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702201510176609
山東煒弈律師事務所
簡介:
山大法律系本科畢業,律師執業六年,擅長民事糾紛的處理,處理過多起民事糾紛案件,獲得委托人好評。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羈押37天無罪釋放國家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6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申請注冊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3交通事故未出傷殘鑒定能否起訴
2021-01-04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受欺騙贈與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1-17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0-12-08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預約合同的基本規則是怎樣的
2021-02-23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精神病人能繼承遺產嗎
2020-11-26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