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下仲裁員應當回避
①是案件當事人或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
③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
④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⑤對承辦的案件先提供過咨詢的;
⑥現任當事人法律顧問或代理人或曾任法律顧問離任后不滿2年的;
⑦與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單位工作且離開后不滿2年的;
⑧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
⑨擔任過本案或與本案有關聯案件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⑩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事項。
二、申請仲裁員回避有哪些程序
(1)回避申請的提出時間。仲裁員自行回避的提出時間,法律無明文規定。對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時間,則是有時間限制的。這種時間限制與訴訟時效期間是不同的,在法理上稱之為除斥期間,即當事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間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當事人不行使權利,權利即消滅。因此當事人若未在上述期間內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回避的權利即喪失。
(2)回避決定的作出。無論是仲裁員自行提出回避,還是當事人依法提出回避申請,仲裁員是否回避,都要由特定的機構或特定的人員對回避理由予以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回避的決定。我國將決定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權利賦予了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3)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當事人申請回避時應當說明事實和理由并舉證,即所謂 誰主張、誰舉證.這樣以便仲裁證據以進行審查,作出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決定;也防止一方當事人濫用回避申請權,拖延時間。我國法律和各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及仲裁員守則》對回避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以保證仲裁裁決的公正性。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如發現仲裁員有應當回避的事由,可能作出不公正的裁決,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提出回避申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仲裁過程中,若仲裁員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話,就算仲裁員沒有自行回避,作為案件的當事人、代理人也是有權申請仲裁委員會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而提出回避的時間,卻有一定的限制,即在收到組庭通知之日起15天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選擇仲裁員的法定原則是什么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哪些情況下仲裁員應當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章建筑拆遷補償到底該不該
2021-01-07無期徒刑要一輩子待在監獄里面嗎
2021-01-28冒用他人護照出國境如何處罰
2020-11-3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申請書怎么寫的
2021-01-29通報批評是什么處分
2021-02-16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