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份額經裁判確認分割后申請執行,執行標的以裁判確認的遺產為限。原遺產物發生變化衍生為新的執行標的物,轉化過程如產生添附因素導致價值認定爭議,應中止執行,引導當事人另行提起析產之訴,明確新的執行標的物中具體所屬份額再予以執行。
一、案例引介
申請執行人練甲與被執行人練乙繼承糾紛一案。張某夫婦生前育有一女練甲,收養一子練乙。練甲生父于2007年去世,生母張某于2011年2月14日去世。張某夫婦去世后,遺有農村自建房屋三間一廂,該房屋系張某夫婦于1990年翻建而成。2010年10月因拆遷,上述房屋及所有附屬物等評估價為59517元,2011年2月20日該房屋已拆除,拆遷安置協議已由政府與練乙簽訂。經查實當地拆遷補償安置政策為,評估價再加上每平方米800元的補償款,或者按安置房屋價格購買安置房,差價多退少補。雙方對拆遷安置房屋發生爭執成訟。
審理中,法院于2012年判決如下:申請執行人練甲繼承被繼承人張某夫婦遺留房產份額的五分之四,被執行人練乙繼承上述房產份額的五分之一。
二、執行問題
2013年3月5日,申請執行人向法院申請執行要求對拆遷安置房份額的五分之四執行歸其所有。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主張如按原遺產住房執行相應裁判份額無意見,但拆遷安置協議系當地政府與其本人所簽,故拆遷安置房產權應屬其與母親共同所有,非判決書認定的遺產,亦非單純轉化,應依法析產分割或者依據貨幣補償方案,即按原遺產住房拆遷評估總價的五分之四份額給付申請執行人。
執行查明,本案拆遷安置房系原遺產住房拆遷置換而來,但并不是完全等同。我國征地拆遷是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為國有時,按照法定程序和標準對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權人進行補償安置的活動。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原則上分為房屋補償和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償提供給本集體成員享有的,實行按戶計算,即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原則,當一戶出現人口減少,宅基地仍是由一戶中剩余的成員共同使用,宅基地使用權的補償款則由該戶剩余的成員共同所有。依照當地拆遷政策,只有享有當地村民資格才可以獲得實物補償即本案拆遷安置房。
據上分析,本案中拆遷安置房的來源屬于綜合體,既包括原基礎遺產住房,又涵蓋被執行人練乙的原有村民身份福利,二者缺一不可,其身份作為置換房屋的必備條件和依據,否則只能選擇貨幣補償方案。鑒于上述房屋已拆遷,雙方當事人分別繼承遺產份額后,本應按照相關拆遷安置政策與當地拆遷安置部門另行處理拆遷補償安置,但本案雙方矛盾較大,協調未果,且執行標的物于遺產住房已發生權利變動,理解和操作存有爭議。執行過程中形成兩種處理意見:
第一種意見,村民身份作為一種調產安置的虛擬憑證而無財產價值功能,也不具有可評估性,難以量化,故本案可將上述拆遷安置房直接裁定執行分割,
第二種意見,考慮到遺產的表現形式發生轉化,結合拆遷政策,拆遷安置房相對于遺產住房存在身份福利待遇添附新生事實,如法院直接分割處分則侵犯了練乙的合法權益,練甲因此獲利,則顯失公平。
三、解決路徑
在司法實踐中,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的矛盾較為突出,拆遷安置房的分割繼承在農村社會中也比較普遍。本案就是此類糾紛的典型案例。本案爭議焦點主要是農村宅基地房屋經拆遷補償安置發生轉化在遺產繼承中的認定與處理問題。本案所涉及的繼承標的不復存在的事實已經使繼承權指向不明,上述兩種觀點爭議的核心在于繼承標的物滅失后,繼承權所延展的實體范圍大小,即繼承權能否繼續存在而映射到新的執行標的物所具有的價值。有鑒于上述考量,本案解決思路需要著重厘清如下三點問題。
1、正確分析遺產與他人共有財產。繼承權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取得資格,也即對遺產物的或然性所有。繼承的本質是對被繼承自然人的個人財產的再處分法律行為,繼承權在遺產客觀存在時是一直存在的。一旦繼承權因繼承標的物的滅失或轉化為新的執行標的物而失去實現的客觀載體權能受到限制,產生權能不足。執行中擬對遺產轉化物進行實質處分前,必須對該財產的性質、所有權歸屬、合法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查與認定程序,只有通過此前置環節來排除該財產上的所有障礙后方可執行,否則,有可能發生遺產范疇分析錯誤,從而導致對他人的侵權行為或因縮小遺產范圍而損害繼承人利益的不當情形。本案中房屋權利人已死亡,拆遷補償對價原則上可按繼承關系處理,但專屬于被執行人人身之權利而依附的財產不能簡單推定為遺產。
2、明確遺產表現形式轉化過程中潛在的添附因素。拆遷安置過程重點并非原有住房的對等補償,而是系對原住戶另行居住的安置。考慮到農村土地所具有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安置住房由于普遍低于市場價格,也被認為帶有一定公益性的社會福利。法律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本組織內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管理經營權和對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交易限制,其立法目的皆在于此。本案練乙身份福利是一種類似于宅基地使用權的資格權,通過拆遷協議方式獲得參與房屋置換的資格,并基于這種身份屬性獲取集體分配的利益。取決于練乙的實物補償選擇,其村民身份已經形成財產性特殊優惠。
3、妥善處置繼承遺產時必須析出其他共有人的財產。遺產具有范圍上的專屬性,屬于被繼承人的部分才是繼承的客體,不能將不屬于被繼承人的財產作為遺產處理,否則,構成對他人財產權利的侵害。由于析產的基本宗旨和功能均在于維護繼承人之間分配遺產的公平,析產制度作為遺產分配制度上的有效“補救措施”,使得繼承權的實質得以更完整地體現。本案身份福利與原始遺產的混合疊加于新執行標的物,其價值遠大于遺產價值,即需要將被繼承人的財產從其他共有財產中分離出來變成可供分割的遺產,當然,執行程序無法徑行解決析產問題,析產應當由民事訴訟程序解決。
綜上,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最高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14條規定:對被執行人與其他人共有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共有人協議分割共有財產,并經債權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有效。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參照理解,本案拆遷安置房應屬被繼承人與被執行人共同共有,被繼承人對拆遷安置房還不具備獨立的、完整的全面所有權。由于法院在強制執行中不得侵犯被執行人的合法權利,故應中止對其財產的執行措施,建議引導當事人對上述拆遷安置房提起析產之訴。法院可以結合財產來源、管理使用及實際需要等情況進行酌情認定,并按照競價規則、評估規則和變現規則裁判其價值和歸屬。如此既能充分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亦能合理解決繼承人之間的析產糾紛,節約司法資源,做到和諧執行、案結事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行政訴訟答辯狀(格式)
2020-12-09公司不能隨意裁員,裁員要走正當法律流程
2021-03-04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出門旅游可以購買哪些保險給自己作保障
2020-11-09對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三)
2020-12-07投保時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違建,危房,舊房的拆遷都沒有補償嗎
2021-02-25營業房拆遷時,按照住宅標準補償是否合理
2020-12-21拆遷房在未辦理房產證時能否改名字
2021-01-30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有哪些安置方式
2020-11-30